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宗尚
推崇;效法。世说新语·文学“ 何晏 为吏部尚书” 刘孝标 注引《文章叙录》曰:“ 晏 能清言,而当时权势,天下谈士多宗尚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沈佺期:“及 佺期 、 之问 ,又加靡丽。迴忌声病,约句準篇,著定格律,遂成近体,如锦綉,为文学者宗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蒋衡 ﹞工诗古文,其《书法论》一篇尤为讲楷法者所宗尚。” 黄人 《〈清文汇〉序》:“考之名义,则宗尚輓近不为古,屏除声色不称文;徵诸实际,则駢偶而鰥寡其儔,词赋而匏土其嚮而已。”
《國語辭典》:祖法  拼音:zǔ fǎ
1.祖先制定的家法。《清史稿。卷三。太宗本纪二》:「世宗即位,恐子孙效法汉人,谕以无忘祖法,练习骑射。」
2.效法。如:「祖法前贤」。
《國語辭典》:假象  拼音:jiǎ xiàng
与事物本质不相符的虚伪表象。如:「近来房地产的交易看似又活络起来,其实那只不过是财团炒作的假象。」
《漢語大詞典》:轨式(軌式)
(1).效法。 晋 潘岳 《杨仲武诔》:“ 戴侯 、 康侯 ,多所论著,又善草隶之艺。子以妙年之秀,固能综览义旨,而轨式模范矣。”
(2).规范,法式。 唐 韩愈 《韩滂墓志铭》:“ 老成 为伯父起居舍人某后,起居有德行,言词为世轨式。” 明 王廷相 《〈杜研冈集〉序》:“而《风》《雅》《典》《謨》,幸存轨式。” 刘师培 《与人论文书》:“以言轨式,则论事之体易规;若豑品程,则析理之篇滋尚。”
《漢語大詞典》:拟则(擬則)
效法;模仿。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中官专朝,奢僭无度,各起第宅,拟则宫室。”宋书·礼志三:“其墻宇规范,宜拟则太庙。”
分類:效法模仿
《漢語大詞典》:拟法(擬法)
效法。 汉 马融 《长笛赋》:“上拟法於《韶箾》《南籥》,中取度於《白雪》《渌水》,下采制於《延露》《巴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范蠡 观天文,拟法於紫宫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一步,一圆三方。”
分類:效法
《漢語大詞典》:模则(模則)
(1).效法。 汉 蔡邕 《故太尉乔公庙碑》:“凡见公容貌,闻公声音,莫不熙怡悦懌,思乐模则,来者忘归,去者愿还。”
(2).楷模,准则。三国志·魏志·阮籍传:“ 瑀 子 籍 ,才藻艳逸,而倜儻放荡,行己寡欲,以 庄周 为模则。”
《漢語大詞典》:效慕(傚慕)
羡慕,仿效。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 盛 为人亦方严,公心效慕之, 盛 亦喜公类己。”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皇上以仁育万物为心,恐天下妇人女子相率效慕,轻杀其生也,詔不必旌。”
效法;摹仿。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駞传》:“视 駞 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傚慕,莫能如也。”
《漢語大詞典》:祖式
效法;仿效。 汉 王逸 《〈楚辞章句〉序》:“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
分類:效法仿效
《漢語大詞典》:希拟(希擬)
效法。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以此为忧世念国,希拟素王,有似蹇足之寻龙騏,斥鷃之逐鸿鵠,焦冥之方云鹏,鼷鼬之比巨象也。”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泥洹以无乐为乐,法身以无身为身,若本不希拟,亦可为增躭逸之虑,肇好奇之心。”
分類:效法
《國語辭典》:法效(法傚)  拼音:fǎ xiào
摹仿、仿效。《诗经。小雅。鹿鸣》「君子是则是效」句下汉。毛亨。传:「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
分類:效法
《漢語大詞典》:拟范(擬範)
效法。《易·繫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晋 韩康伯 注:“范围者,拟范天地而周备其理也。” 孔颖达 疏:“言法则天地以施其化,而不有过失违天地者也。”
《國語辭典》:学样(學樣)  拼音:xué yàng
模仿别人的模样与行为。《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婆婆马氏怪他不肯学样,羞他道:『看你独造了贞节牌坊不成!』」
分類:学样效法
《漢語大詞典》:拟宪(擬憲)
效法。新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第舍联亘,拟宪宫禁。”
分類:效法
《國語辭典》:宗师(宗師)  拼音:zōng shī
1.崇拜景仰,尊以为师。《汉书。卷三○。艺文志》:「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后汉书。卷五七。杜栾刘李刘谢列传。谢弼》:「中直方正,为乡邑所宗师。」
2.为众所尊崇的学者。《后汉书。卷三三。朱冯虞郑周列传。朱浮》:「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使孔圣之言传而不绝。」唐。颜真卿 尚书刑部侍郎孙逖文公集序:「夫然,信可谓人文之宗师,国风之哲匠者矣!」
3.明、清时对提督学政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次年,宗师田洪录科考,韩子文又得吴太守一力举荐,拔为前列。」《儒林外史》第三回:「正直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贡监首卷。」
4.职官名。汉置,掌管训导宗室子弟之事。《汉书。卷一二。平帝纪》:「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晋书。卷五九。列传。汝南王亮》:「时宗室殷盛,无相统摄,乃以亮为宗师,本官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