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故常  拼音:gù cháng
1.陈旧不变。《庄子。天运》:「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2.常例。唐。韩愈〈平淮西碑〉:「提兵叫欢,欲事故常。」
《漢語大詞典》:习为故常(習爲故常)
犹言习以为常。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沈禄:“盖承 成化 以来,滥授冗员,俱以中旨批出,遂习为故常,不以为怪也。”
分類:习以为常
《国语辞典》:蹈袭故常(蹈袭故常)  拼音:dào xí gù cháng
因循承袭故有的成规。如:「做事应求创新,不可一味蹈袭故常。」
《國語辭典》:不主故常  拼音:bù zhǔ gù cháng
不执著某一现成的概念、思想及方法模式。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
《漢語大詞典》:膢腊(膢臘)
(1).古代的两种祭名。其祭多在岁终,故常并称。古时贫民,必待“膢腊”方得饮酒食肉。韩非子·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糲食藜藿,非乡饮酒、膢腊祭祀无酒肉。” 宋 刘敞 《打鱼》诗:“南人登鱼作膢腊,清潭数里奔舟楫。” 明 张煌言 《辛丑除夕行营沙关》诗:“膢腊总来殊 越 俗,屠苏那得破愁颜。” 清 朱彝尊 《甘池》诗:“ 河北 将军祠,膢腊走巫祝。”
(2).借指屠戮如牲畜。 汉 扬雄 《法言·问道》:“ 申 韩 之术,不仁之至矣,若何牛羊之用人也?若牛羊用人,则狐狸螻螾不膢腊也与?”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徒为有力者傅其羽翼,使得膢腊齐民,甚无谓也。”
《國語辭典》:素雅  拼音:sù yǎ
素净高雅。如:「他家装潢得十分素雅,没有华丽的装饰。」
《國語辭典》:青莲(青蓮)  拼音:qīng lián
一种睡莲。叶子宽而长,青白分明。印度人认为具有伟人眼睛的特徵,所以用来形容佛的眼睛。《维摩诘所说经。卷上》:「目净脩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國語辭典》:青莲居士(青蓮居士)  拼音:qīng lián jū shì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别号。参见「李白」条。
分類:诗人李白
《國語辭典》:牧马(牧馬)  拼音:mù mǎ
放饲马匹。汉。贾谊〈过秦论〉:「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國語辭典》:寒蝉(寒蟬)  拼音:hán chán
1.动物名。一种蝉。体长寸许,胸与背皆有黑绿斑纹,翅膀透明,脉呈淡桦色,常鸣于秋季日暮时分,其声幽抑。
2.蝉至天寒则不鸣。故用来比喻遇事而不敢直言的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杜密传》:「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
《漢語大詞典》:笙竽
笙和竽。因形制相类,故常联用。竽亦笙属乐器,有三十六簧。礼记·檀弓上:“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 晋 左思 《吴都赋》:“盖象琴筑并奏,笙竽俱唱。” 唐 杜甫 《玉华宫》诗:“万籟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秋:“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门成 鲁 卫 ,祭抱笙竽。”
《漢語大詞典》:晓梦(曉夢)
拂晓时的梦。多短而迷离,故常以喻人生短促,世事纷杂。 唐 李商隐 《咏史》:“三百年间同晓梦, 钟山 何处有龙盘?”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 江 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中国 的社会生活,好像朦胧晓梦,模糊得很。”
《漢語大詞典》:君师(君師)
古代君、师皆尊,故常以君师称天子。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 明 唐顺之 《祭祖庙文》:“ 顺之 钦承敕命,视师 浙直 ,顾生杀诛宥,有天命君师在, 顺之 不敢专。”《冷眼观》第二一回:“无奈他此时业已骑虎不能自下,久不有君师在眼里了。”
分類:故常帝王
《國語辭典》:笔舌(筆舌)  拼音:bǐ shé
笔和舌都是用以表达人类的思想及意念,故借为文章或言论。汉。扬雄《法言。问道》:「孰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吾见天常为帝王之笔舌也。」唐。柳宗元〈送徐从事北游序〉:「及于物,思不负孔子之笔舌。」
《漢語大詞典》:朝霜
早晨的霜。因见日即消,故常以喻存在时间短暂。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二:“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晋 陆机 《短歌行》:“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清 金德开 《红叶》诗:“最艷朝霜后,尤妍夕照中。”
《國語辭典》:凿枘(鑿枘)  拼音:zuò ruì
1.器物的卯眼和榫头。比喻相投合。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有文武之规矩,而无周吕之凿枘,则功业不成。」
2.圆凿与方枘。比喻不相合。《楚辞。宋玉。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锄铻而难入。」《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女喜著之,幸不凿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