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工业政策(工业政策)  拼音:gōng yè zhèng cè
政府为发展工业所制定的政策。如进出口替代、发展技术工业等。如:「政府订定工业政策,除考虑本国工业条件外,也需考虑国际工业趋势来订定,并适时调整,以确保可行有效。」
《国语辞典》:公共行政  拼音:gōng gòng xíng zhèng
公务机关为了实现政策和推行公务所从事的活动。包括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财务行政及其相关之领导、计画、协调、激励等方面的工作。也称为「行政管理」。
《国语辞典》:公共支出  拼音:gōng gòng zhī chū
政府为推动政策与相关业务,并为达成一定公共目的所作的经费支出。
《国语辞典》:公地放领(公地放领)  拼音:gōng dì fàng lǐng
自民国四十年起,政府将公有耕地优先由承租公地的现耕农承领的政策。放领面积,每户不超过水田二甲或旱田四甲。公地承领人在规定期限内,缴清地价后就取得土地所有权。
《国语辞典》:经济计画(经济计画)  拼音:jīng jì jì huà
政府为达某一特定经济目标,对各种阶段性目标及可采行的政策,所作的规划与实施时间表,为政府施行经济政策的依据。如我国的中华民国台湾经济建设六年计画、中华民国台湾经济建设四年计画等。
《国语辞典》:巨棒外交  拼音:jù bàng wài jiāo
西元一九○一年美国总统老罗斯福推行的一种外交政策。为以潜在武力作后盾的扩张主义。一方面以温和言词表示美国的立场,一方面向对方施加各种压力,以实现目标。如大力扩张海军、积极参与外交事务,以取得亚洲与美洲各重要战略地区(如巴拿马运河及菲律宾),以保护名义控制了海地与尼加拉瓜,而使美国首次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开创了二十世纪的霸业。
《国语辞典》:劳工政策(劳工政策)  拼音:láo gōng zhèng cè
政府就劳动者权益相关事务而制定的各种政策。
《国语辞典》:老人福利  拼音:lǎo rén fú lì
一种以老人为对象的社会福利政策。范围广泛,包括:老人的疾病医疗、安养长照、教育学习、社交活动等。目的在维护老人的尊严与健康,延缓失能,安定生活,保障权益,让老人们能在无忧无虑且受到妥善的照顾下,安度晚年。
《国语辞典》:蓝波主义(蓝波主义)  拼音:lán bō zhǔ yì
美国总统雷根主张打击恐怖主义,以实力贯彻美国外交政策,常被戏称为「牛仔总统」。后因电影第一滴血男主角「蓝波」,一人打败大批越共,成为美国英雄主义的象徵,好事者为创新词,遂以「蓝波主义」贬斥雷根依赖武力,报复打击的作法。
《国语辞典》:积久弊生(积久弊生)  拼音:jī jiǔ bì shēng
制度、政策等历时过久,容易发生弊病。如:「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就调整人事,以免积久弊生。」
《国语辞典》:教育视导(教育视导)  拼音:jiào yù shì dǎo
教育行政人员根据教育政策及目标,对教育活动和措施加以观察、评量和指导,给予辅导和协助,以改进教育的设施或效能。
《国语辞典》: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拼音:nóng yè xiàn dài huà
为加速农业发展所施行的政策,包括农业科学化、农业商品化、耕作机械化、农民组织化等。
《国语辞典》: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拼音:nóng yè jīng jì xué
应用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农产品运销、农企业经营、农业制度及农业政策,以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村社会福利的一门科学。
《国语辞典》:三七五减租(三七五减租)  拼音:sān qī wǔ jiǎn zū
民国三十八年在台湾实施的农地改革政策。规定耕地佃租不得超过全年主要产物收穫量的千分之三百七十五,以改善佃农生活。
《国语辞典》:贸易白皮书(贸易白皮书)  拼音:mào yì bái pí shū
政府对贸易问题所作的官方立场及政策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