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政治利益团体(政治利益团体)  拼音:zhèng zhì lì yì tuán tǐ
藉著影响政府政策,以追求本身目的的组织。也称为「政治压力团体」。
《国语辞典》:专制政治(专制政治)  拼音:zhuān zhì zhèng zhì
国家元首有无限权力,可独断独行的政治型态。
《国语辞典》:专家政治(专家政治)  拼音:zhuān jiā zhèng zhì
任用专家各司其职的政治型态。
《国语辞典》:直接政治  拼音:zhí jiē zhèng zhì
民主国家的人民不经过代表机关而直接参与政治,称为「直接政治」。如瑞士的政治制度。
《国语辞典》:政党政治(政党政治)  拼音:zhèng dǎng zhèng zhì
一个国家透过政党来行使国家政权的一种形式。尤指执政党行使与主导国家政权的运作,在野党从旁监督的政治过程。有时也可指政党为实现政党目标所做的一切活动。
《国语辞典》:政治波普  拼音:zhèng zhì bō pǔ
一种新的艺术潮流。结合前卫与后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
《国语辞典》:政治大学(政治大学)  拼音:zhèng zhì dà xué
国立大学之一。前身为中央党务学校,民国十八年改制为中央政治学校,校址设于南京。对日抗战期间,学校随政府西迁至重庆小温泉。胜利后迁返南京。三十五年,将中央政治学校与中央干部学校合并,改制为「国立政治大学」。三十八年,大陆沦陷后,于民国四十三年在台复校。现址位于台北市文山区。
《国语辞典》:政治斗争(政治斗争)  拼音:zhèng zhì dòu zhēng
政治上为争取某种利益、权势所进行的明争暗斗。
《国语辞典》:政治分析  拼音:zhèng zhì fēn xī
对某一现象或事件的系统性研究与分析,目的在求了解此一现象或事件的权力运作、发展脉络与因果关系,并对其所可能引发的政治相关效应作有效的判断与预测。
《国语辞典》:政治革新  拼音:zhèng zhì gé xīn
政治上力图进步,以革除旧有制度、习性所采取的政治行为。
《国语辞典》:政治号召(政治号召)  拼音:zhèng zhì hào zhào
用以收揽民心及瓦解敌军斗志的政治攻势。如汉代刘邦的约法三章,使秦民大悦,三章之法即是一种政治号召。
《国语辞典》:政治建设(政治建设)  拼音:zhèng zhì jiàn shè
地方自治五大中心工作之一,以建国大纲为法典,以民政、财政、教育、建设等各种业务为内容,以训练人民行使四权为起点。
《国语辞典》:政治文化  拼音:zhèng zhì wén huà
社会成员有关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取向的行为模式与符号系统,既构成政治行动基础,也赋予政治行动意义。
《国语辞典》:政治责任(政治责任)  拼音:zhèng zhì zé rèn
一种民主政治的表徵,即政府对全国人民所应负的责任。如政府某些具体政策出现重大差失时,该管的部会首长会去职表示对政策失败的负责,这种辞职不论辞职者主观动机为何,在客观上都称为「政治责任」。
《国语辞典》:政治哲学(政治哲学)  拼音:zhèng zhì zhé xué
探索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人权与自由、政体类型、权力关系、治理原则等等有关政治运作的系统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