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政体(政體)  拼音:zhèng tǐ
1.施政的要领、方针。《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
2.国家的政治形态,即国家运用政权所表现的形式。如:「民主政体」、「专制政体」。
《漢語大詞典》:都总(都總)
(1).总是。 宋 毛滂 《蝶恋花·听周生鼓琵琶》词:“细意端相都总好,春愁春媚生顰笑。”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你这般对垒交锋,到头都总南柯梦。”
(2). 清 代武官名。 清 唐甄 潜书·权实:“大将居中,提兵十万,副参,游守,都总以及队百什伍之长,转相贯属。” 徐特立 《致张敬尧的公开信》:“到则生事张皇,緹骑四出,串同都总 熊佩兰 ,凡各团之稍可温饱者,择肥而噬其通匪,严事考求。”
(3).旧时区乡一级政权的头头。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都总、团总躲起不敢出面,一切地方上的事都推到农民协会去办。他们应付的话是‘不探(管)闲事!’”
《國語辭典》:国命(國命)  拼音:guó mìng
1.国家的政令。《论语。季氏》:「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旧唐书。卷一六。穆宗本纪》:「昔章武皇帝痛国命之不行,惜朝纲之将坠。」
2.国家的命脉。晋。卢谌览古〉诗:「简才备行李,图令国命全。」
《漢語大詞典》:归政(歸政)
(1).交还政权。汉书·宣帝纪:“大将军 光 稽首归政,上谦让委任焉。”宋书·徐羡之传:“ 元嘉 二年, 羡之 与左光禄大夫 傅亮 上表归政。”
(2).指将政权移交他人。清史稿·礼志三:“ 乾隆 六年,亲祭 传心殿 ,六十年归政,再行之。”
《漢語大詞典》:化权(化權)
(1).教化之权。犹政权。 唐 权德舆 《贺外甥崔相国书》:“阜庶生物,操持化权。”《旧唐书·文宗纪下》:“ 注 ( 郑注 )内通敕使,外连朝官,两地往来,卜射财货,昼伏夜动,干窃化权。”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史嵩之始末》:“既而二公皆去位, 嵩之 独运化权。”
(2).化育万物之权。 宋 叶适 《祷雨题张玉庙》诗:“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
《國語辭典》:天枢(天樞)  拼音:tiān shū
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一颗,在西方为大熊座α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又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琁,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
《國語辭典》:枢要(樞要)  拼音:shū yào
1.关键。《荀子。正名》:「然则所为有名,与所缘以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
2.行政机关总汇的地方。《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國語辭典》:扛鼎  拼音:gāng dǐng
举鼎。形容力气很大。《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漢語大詞典》:秉政
执政,掌握政权。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秋 之后,陪臣秉政。”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 哀帝 崩, 王莽 秉政。”新唐书·张延赏传:“帝还,詔入秉政。”《痛史》第七回:“误用匪人秉政,所以汲引之人都是此狗彘之辈。”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但也因秉政者的变换,仪式上,尤其是行礼之状有些不同。”
《漢語大詞典》:昭武
(1).谓致力于武备。后汉书·刘虞公孙瓒等传论:“缮兵昭武,以临羣雄之隙。”
(2).显扬武威。 清 周亮工 《乱后过米澹生遁园》诗:“万马嘶昭武,将军夜控弦。”
(3).古舞名。通典·乐一:“ 文帝 受禪后,改 汉 《巴渝舞》《昭武舞》。”
(4). 隋 唐 时的政权名。在今 中亚 阿姆 、 锡尔 两河流域,有 康 、 安 、 曹 、 石 、 米 、 何 、 火寻 、 戎地 、 史 ,均为 康居 之后。其先 康王 旧居 祁连山 北 昭武城 ,被 匈奴 所破,西逾 葱岭 至两河流域,子孙繁衍,分王九国,并以 昭武 为姓,示不忘本,总称 昭武 九姓。参阅隋书·西域传·康国
《漢語大詞典》:僭伪(僭僞)
(1).指越礼不轨之事。后汉书·孔融传:“是时 荆州 牧 刘表 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
(2).旧指割据一方的非正统的王朝政权。宋书·武帝纪下:“姦宄具歼,僭伪必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所以能削平僭伪,驯至丕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丘诗:“独是 张士诚 有 浙右 时,羣彦多受其宫, 青邱 独屏居 吴淞江 上,其不仕僭伪,已有卓识。” 白寿彝 《谈史学遗产》:“《通鉴纲目》强调正统,就是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专拥护某一皇朝的统治,而对于反对这种统治的政治力量一概称作‘僭伪’。”
《漢語大詞典》:枢近(樞近)
指接近皇帝的中央政权的枢要职位。《周书·文帝纪上》:“ 孙腾 、 任祥 , 欢 ( 高欢 )之心膂,并使入居枢近,伺国间隟。” 唐 张九龄 《贺张待宾奏克捷状》:“臣等幸忝枢近,承奉圣谋,边捷有符,不胜庆悦。”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十:“ 傅献简公 云: 司马文正公 力辞枢近,尝勉以主上眷意异等,得位庶可行道,道不行去之可也。”
《國語辭典》:公社  拼音:gōng shè
1.古制二十五家为社,称为「公社」。
2.古代祭祀的处所。《礼记。月令》:「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
3.自治团体的政治机关,或其统治区域。
4.法国、比利时等国地方政府的最小行政区。
5.法国的革命政府。
6.自治生产社区。
《國語辭典》:行政  拼音:xíng zhèng
1.国家的政务,如内政、外交、教育、军事、财政等。
2.国家或团体基于维持统治上的需要,所进行的一种权力作用。
3.公共机关业务的推行与管理。
《漢語大詞典》:邑屋
(1).古代行政区域单位。庄子·胠篋:“闔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閭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成玄英 疏:“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四为邑。”
(2).引申指乡里。隶释·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赫赫惟忠,属国 李侯 ,发迹邑屋,声冠方嵎。”
(3).邑里的房舍;村舍。战国策·齐策四:“愿得赐归,安行而返臣之邑屋。”汉书·游侠传·郭解:“居邑屋不见敬,是吾德不脩也,彼何辠!” 颜师古 注:“邑屋,犹今人言村舍、巷舍也。” 晋 陶潜 《还旧居》诗:“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宋史·天文志一:“其间又有邑屋山林之蔽。”
(4).陵邑的房舍。指祠堂。旧唐书·李吉甫传:“臣以祠堂之设,礼典无文……昔 汉 章帝 时,欲为 光武 原陵 、 明帝 显节陵 各起邑屋, 东平王 苍 上疏言其不可。”
(5).引申为国家神器,政权。 宋 王安石 《九鼎》诗:“ 始皇 区区求不得,坐令神姦窥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