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修理  拼音:xiū lǐ
1.整治。《后汉书。卷六九。窦何列传。何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修理以镇京师。」《红楼梦》第八九回:「又要开销国帑修理城工,工部司官又有一番照料,所以部里特来报知老爷的。」
2.惩处、教训。如:「他把下属狠狠修理了一顿,然后就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漢語大詞典》:国均(國均)
(1).国家政务的权柄。均,同“ 钧 ”,制陶器模子下面的圆盘,引申为权柄。《诗·小雅·节南山》:“ 尹氏 大师,维 周 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毛 传:“均,平。” 陈奂 传疏:“均,汉书·律历志作‘钧’。均、钧同。”北史·隋纪下·炀帝:“强臣豪族,咸执国均,朋党比周,以之成俗。”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礼闈通政本,文昌总国均。”
(2).国家重臣。 南朝 梁 任昉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已矣余何叹,輟春哀国均。”
《漢語大詞典》:六乡(六鄉)
(1). 周 制:王城之外百里以内,分为六乡,每乡设乡大夫管理政务。周礼·地官·小司徒:“乃颁比灋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輦。”《周礼·地官·乡老》“乡老” 汉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百里内为六乡,外为六遂。”国语·周语中“请隧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周礼:天子远郊之地有六乡,则六军之士也;外有六隧,掌供王之贡赋。”
(2). 王莽 时仿 周 制,于 长安 西都置六乡。汉书·王莽传中:“分 长安 城旁六乡,置帅各一人…… 莽 下书曰:‘ 常安 西都曰六乡,众县曰六尉。’”
《漢語大詞典》:国成(國成)
犹国均。国家政务的权柄。《诗·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毛 传:“成,平也。” 郑玄 笺:“观此君臣,谁能持国之平乎,言无有也。” 孔颖达 疏:“谁秉国成,言君臣不能持国平也。” 陈奂 传疏:“秉国成,犹云秉国均也。” 宋 曾巩 《蒲宗孟制妻陈氏封河东郡夫人》:“惟时哲辅进秉国成。” 清 黄宗羲 《董公墓志铭》:“ 孙 熊 二公皆书生,不知兵,迎 方 王 二师,拱手而授之国成,凡原设营兵卫军,俱隶 方 王 。”明史·刘宗周传:“呜呼,八年之间,谁秉国成,而至於是!”
《漢語大詞典》:剧县(劇縣)
政务繁重的县分。 汉 时有剧县、平县之称。汉书·游侠传·陈遵:“乃举 遵 能治 三辅 剧县,补 郁夷 令。”后汉书·安帝纪:“自今长吏被考竟未报,自非父母丧无故輒去职者,剧县十岁平县五岁以上,乃得次用。” 唐 无可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诗:“帝城皆剧县,令尹美居东。”
《漢語大詞典》:枢务(樞務)
枢府的政务。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枢务之重,军国之殷,纘而承之,不可蹔闕。” 唐 白居易 《寄隐者》诗:“云是右丞相,当国握枢务。”
分類:政务
《漢語大詞典》:众事(衆事)
众多的政务。亦泛指各种事情。汉书·王莽传上:“今众事琐碎,朕春秋高,精气不堪。”晋书·天文志上:“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妙法莲华经文句·释方便品:“依义者,若无理一,众事颠倒,悉是魔説,非復佛经。”《文史知识》1985年第5期:“ 后汉 嘉平 六年置侍中寺,以侍中、给事黄门侍郎俱管门下众事。”
《國語辭典》:施政  拼音:shī zhèng
施行政务。如:「施政纲领」。《管子。大匡》:「小侯既服,大侯既附,夫如是,则始可以施政矣。」《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
《漢語大詞典》:官治
(1).官府的政务。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法)治官府……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四曰官常,以听官治。” 孙诒让 正义:“此八法皆云邦治,唯官联、官常云官治者,亦变文无义例,故《小宰》六联亦云合邦治。”韩非子·解老:“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
(2).官署;衙门。 明 何景明 《确山县修城记》:“ 正德 七年,北寇之南,吏民睨城曰:‘此曷足以捍而守之耶?’廼相与弃其城,走匿山上。寇廼入,燔烧官治及民舍。”
(3).器官的功能。 严复 《原强》:“且一羣之成,其体用功能,无异生物之一体,小大虽异,官治相准。”
《國語辭典》:居摄(居攝)  拼音:jū shè
1.臣下暂时摄行天子职权。汉。王充《论衡。谴告》:「文武之卒,成王幼少,周道未成,周公居摄。」
2.汉孺子婴的年号(西元6)。
《漢語大詞典》:职事官(職事官)
执掌具体政务的官吏。新唐书·陆贽传:“桉甲令有职事官,有散官,有勋官,有爵号。其赋事受奉者,惟职事一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京师职事官,旧皆无公廨,虽宰相执政,亦僦舍而居。”
《漢語大詞典》:六联(六聯)
古代谓六方面的政务须官府各部门联合行事。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 元丰 壬戌五月初三日詔:﹞朕閔古弗还,因时改造,是正百职,建復六联,先后重轻,粗获条次。”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今也超六联之清高,司右列之銓序,効职既重,责成必深。”
《漢語大詞典》:宫相
官名。 唐 代太子官属有詹事府,统理一切政务;又有左右二春坊,掌管各局。两署之长官太子詹事与左右庶子均称为宫相。 唐 白居易 《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诗:“白马朱衣两宫相,可怜天气出城来。”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太子庶子为宫相。”
《漢語大詞典》:剸繁
谓裁处繁剧的政务。 宋 苏轼 《贺孙枢密启》:“拥节 常山 ,远过 长城 之备;剸繁京兆,遂令鸣鼓之稀。” 明 唐顺之 《与陈后冈参议书》:“兄在 湖 藩,清修之节,剸繁之才,自与时流迥别。”
《國語辭典》:常任  拼音:cháng rèn
1.职官名。随侍君主左右、掌管政务的官吏。
2.泛指近臣。《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霍光即席常任之重,乘大胜之威,未尝遭时不行,陷假离朝。」
3.长期担任并负起主要责任的。如:「常任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