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取纳(取納)
索取或收受财物。北齐书·神武帝纪上:“时 乾 ( 高乾 )次弟 慎 在 光州 ,为政严猛,又纵部下取纳, 魏帝 使代之。”南史·王琨传:“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 广州 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 琨 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
《漢語大詞典》:收礼
收受礼物。例如:拒不收礼。
《國語辭典》:赏收(賞收)  拼音:shǎng shōu
请别人接受馈赠的敬语。《文明小史》第一一回:「敝上有过话,说是送来的礼物,倘若洋大人不赏收,不准小的回去。」
《漢語大詞典》:卖折(賣摺)
旧指言官收受贿赂帮人参劾。折,奏折。《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你不知道他们这些都老爷,卖摺参人,同大老官们写信,都与做买卖一样。”
《漢語大詞典》:收璧
收受礼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如有礼,註明收璧。”
《国语辞典》:吃私  拼音:chī sī
官吏收受非分财贿。
《漢語大詞典》:臧锢(臧錮)
谓因收受贿赂而被监禁。《后汉书·杨震传》:“宰司辟召,承望旨意,招来海内贪污之人,受其货赂,至有臧錮弃世之徒復得显用。” 李贤 注:“有臧贿禁錮之人也。”
《漢語大詞典》:贿卖(賄賣)
谓收受贿赂,卖官爵,通关节。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比部郎 淇湛 ,以 王钦若 贿卖 任懿 及第累,謫 儋州 ,竟死海外。”明史·周宗建传:“ 亓诗教 力主催战, 赵兴邦 贿卖边臣,皆误封疆之人也。” 清 李遯之 三朝野纪卷七:“ 何瑞徵 、 朱鋭锦 主考南北,公行贿卖,以关节中者,居其大半。”
《漢語大詞典》:封匦(封匭)
收受奏章的匣子。 清 朱琦 《感事》诗:“通参軫民害,讜言进封匭。”
《漢語大詞典》:卖服(賣服)
封建时代服丧未满三年的寡妇,由夫家收受财物而同意再嫁,叫“卖服”。《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内有偦 丑驴 身死,未及週年,知得 张 亲家卖服。”
《國語辭典》:栈单(棧單)  拼音:zhàn dān
货栈收受客户寄存货品时,发给寄存货物者的收据,作为日后的提货凭證。
《國語辭典》:通政司  拼音:tōng zhèng sī
职官名。明、清时置,掌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之事。《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便把教养的事,细细做了十策。又写了一道『恳求恩赐还山』的本,从通政司送了进去。」也称为「银台」。
《國語辭典》:信箱  拼音:xìn xiāng
1.房宅门前设置的收信箱。也称为「邮箱」。
2.邮局或公司行号中所设,备人租用以收受信件的箱子。如:「邮政信箱」。
《国语辞典》: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拼音:shāng yè yín háng
收受活期及定期存款,承做短中长期放款的金融机构。
《国语辞典》:揽权纳贿(揽权纳贿)  拼音:lǎn quán nà huì
把持权力,收受贿赂。《官场维新记》第六回:「及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所以急于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