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跻攀(躋攀)
亦作“ 躋扳 ”。 犹攀登。 唐 杜甫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送孙季藩吊方漕西归》词:“儘缘云鸟道,躋攀絶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长白山》:“云雾开散, 长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胜骇异。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独癸巳诸君,躋扳尺寸,竭蹶终身。”
分類:攀登
《漢語大詞典》:追攀
(1).追随牵挽。形容惜别。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昔在 洛阳 时,亲友相追攀。” 明 何景明 《送王梦弼之高邮》诗:“閭阎犹涕泪,道路復追攀。”
(2).追随牵挽。表示哀悼。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三:“追攀万国来,警衞百神陪。” 唐 孟郊 《吊卢殷》诗:“君归新鬼乡,我面古玉颜。羞见入地时,无人叫追攀。”
(3).追随攀登。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陵者篇》:“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纤丽振綺紈;携童幼,升崇峦,南望城闕鬱盘桓。”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陈毅 《过旭角》诗:“ 旭角 山高拔海五千三,汽车行驶难追攀。”
(4).指赶上,超过。 金 王若虚 《文辨三》:“ 楚 词自是文章一絶,后人固难追攀,然得其近似可矣。”
(5).追随,跟随。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岂惟蹇步困追攀,已觉侍史疲犇送。”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有感慨弔惜之怀,无追攀壮浪之想。”
(6).催逼攀折。 宋 王安石 《四月果》诗:“一春强半勒花风,几日园林几树红。汲汲追攀常恨晚,纷纷吹洗忽成空。”
(2).追随牵挽。表示哀悼。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三:“追攀万国来,警衞百神陪。” 唐 孟郊 《吊卢殷》诗:“君归新鬼乡,我面古玉颜。羞见入地时,无人叫追攀。”
(3).追随攀登。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陵者篇》:“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纤丽振綺紈;携童幼,升崇峦,南望城闕鬱盘桓。”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陈毅 《过旭角》诗:“ 旭角 山高拔海五千三,汽车行驶难追攀。”
(4).指赶上,超过。 金 王若虚 《文辨三》:“ 楚 词自是文章一絶,后人固难追攀,然得其近似可矣。”
(5).追随,跟随。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岂惟蹇步困追攀,已觉侍史疲犇送。”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有感慨弔惜之怀,无追攀壮浪之想。”
(6).催逼攀折。 宋 王安石 《四月果》诗:“一春强半勒花风,几日园林几树红。汲汲追攀常恨晚,纷纷吹洗忽成空。”
《漢語大詞典》:攀条(攀條)
攀引或攀折枝条。《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朝游登凤阁,日暮集华沼。倾柯引弱枝,攀条摘蕙草。” 宋 苏轼 《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攀条与立新名字,儿女称呼恐不经。”
《漢語大詞典》:攀辕(攀轅)
见“ 攀辕卧辙 ”。
《漢語大詞典》:攀龙(攀龍)
见“ 攀髯 ”。
《漢語大詞典》:攀髯
传说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下,鼎成,有龙下迎, 黄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 黄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臣职司復上,恋切攀髯,方当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惧。”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犬马未报,但虞填壑之有时;弓剑忽遗,遽叹攀髯之莫及。” 清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攀髯千古事,归胙百官情。”亦作“ 攀龙 ”、“ 攀胡 ”。 晋 陶潜 《命子》诗之三:“於赫 愍侯 ,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兼进追摧之道,用终克尽之仪。” 宋 欧阳修 《辞覃恩转左丞表》:“国恩未报,但虞填壑以遗羞;金鼎已成,岂谓攀胡之莫及。”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漢語大詞典》:攀号(攀號)
攀龙髯而哭。谓哀悼帝丧。《南史·梁纪下论》:“攀号之节,忍酷於踰年;定省之制,申情於木偶。”《陈书·后主纪》:“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擗踊,无所迨及。” 唐 刘禹锡 《慰国哀表》:“伏惟皇帝陛下,孝思至性,攀号罔极。” 宋 欧阳修 《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臣以官守有职,不得攀号於道左,谨择 顺天门 外,恭陈薄奠,瞻望灵舆。”参见“ 攀髯 ”。
分類:哀悼
《漢語大詞典》:攀髯
传说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下,鼎成,有龙下迎, 黄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 黄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臣职司復上,恋切攀髯,方当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惧。”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犬马未报,但虞填壑之有时;弓剑忽遗,遽叹攀髯之莫及。” 清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攀髯千古事,归胙百官情。”亦作“ 攀龙 ”、“ 攀胡 ”。 晋 陶潜 《命子》诗之三:“於赫 愍侯 ,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兼进追摧之道,用终克尽之仪。” 宋 欧阳修 《辞覃恩转左丞表》:“国恩未报,但虞填壑以遗羞;金鼎已成,岂谓攀胡之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