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追攀
(1).追随牵挽。形容惜别。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昔在 洛阳 时,亲友相追攀。” 明 何景明 《送王梦弼之高邮》诗:“閭阎犹涕泪,道路復追攀。”
(2).追随牵挽。表示哀悼。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三:“追攀万国来,警衞百神陪。” 唐 孟郊 《吊卢殷》诗:“君归新鬼乡,我面古玉颜。羞见入地时,无人叫追攀。”
(3).追随攀登。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陵者篇》:“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纤丽振綺紈;携童幼,升崇峦,南望城闕鬱盘桓。” 宋 苏轼 《次韵马元宾》:“塞鸿正欲摩天去,垂老追攀岂可期。” 陈毅 《过旭角》诗:“ 旭角 山高拔海五千三,汽车行驶难追攀。”
(4).指赶上,超过。 金 王若虚 《文辨三》:“ 楚 词自是文章一絶,后人固难追攀,然得其近似可矣。”
(5).追随,跟随。 唐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宋 苏轼 《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岂惟蹇步困追攀,已觉侍史疲犇送。”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有感慨弔惜之怀,无追攀壮浪之想。”
(6).催逼攀折。 宋 王安石 《四月果》诗:“一春强半勒花风,几日园林几树红。汲汲追攀常恨晚,纷纷吹洗忽成空。”
《國語辭典》:攀援  拼音:pān yuán
1.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上升。《庄子。马蹄》:「乌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攀援而登,箕踞而遨。」也作「攀缘」。
2.追随、依凭。三国魏。曹丕 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
3.提拔、支持。《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案后将军朱博、钜鹿太守孙闳、故光禄大夫陈咸与立交通厚善,相与为腹心,有背公死党之信,欲相攀援,死而后已。」
《國語辭典》:攀缘(攀緣)  拼音:pān yuán
1.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上升。宋。洪迈《夷坚丁志。卷八。华阳洞门》:「肌肤不小损,睨穴中正黑如夜,攀缘不能施力。」也作「攀援」。
2.佛学上指心追随外境而多变。《首楞严经》卷一:「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漢語大詞典》:攀条(攀條)
攀引或攀折枝条。《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朝游登凤阁,日暮集华沼。倾柯引弱枝,攀条摘蕙草。” 宋 苏轼 《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攀条与立新名字,儿女称呼恐不经。”
《漢語大詞典》:攀辕(攀轅)
见“ 攀辕卧辙 ”。
《國語辭典》:攀辕卧辙(攀轅臥轍)  拼音:pān yuán wò chè
挽留或眷恋贤明长官。明。胡继宗《书言故事大全。卷八。仕进类。攀辕》:「汉侯霸为临淮太守,被召,百姓攀辕卧辙愿留期年。」也作「攀车拒轮」、「攀车卧辙」、「攀辕扣马」。
《漢語大詞典》:攀龙(攀龍)
见“ 攀髯 ”。
《漢語大詞典》:攀髯
传说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下,鼎成,有龙下迎, 黄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 黄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臣职司復上,恋切攀髯,方当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惧。”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犬马未报,但虞填壑之有时;弓剑忽遗,遽叹攀髯之莫及。” 清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攀髯千古事,归胙百官情。”亦作“ 攀龙 ”、“ 攀胡 ”。 晋 陶潜 《命子》诗之三:“於赫 愍侯 ,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兼进追摧之道,用终克尽之仪。” 宋 欧阳修 《辞覃恩转左丞表》:“国恩未报,但虞填壑以遗羞;金鼎已成,岂谓攀胡之莫及。”
《國語辭典》:攀附  拼音:pān fù
1.攀拉附著。三国魏。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设令守无巧拙,皆可攀附,则公输已陵宋城,乐毅已拔即墨矣。」
2.依附。《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寇恂》:「今闻大司马刘公,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士多归之,可攀附也。」《宋史。卷二六八。列传。张逊》:「逊小心谨慎,徒以攀附至贵显,其吁谋献替无闻焉。」
《分类字锦》:攀萝(攀萝)
宋无 猿诗 献果去寻幽洞远,攀萝来撼落花香。
分类:猿猴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比喻科举中第。参见「折桂」条。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二首之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今试期日近,若但迷恋于此,不惟攀桂无分,亦且身躯难保。」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漢語大詞典》:攀号(攀號)
攀龙髯而哭。谓哀悼帝丧。南史·梁纪下论:“攀号之节,忍酷於踰年;定省之制,申情於木偶。”《陈书·后主纪》:“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擗踊,无所迨及。” 唐 刘禹锡 《慰国哀表》:“伏惟皇帝陛下,孝思至性,攀号罔极。” 宋 欧阳修 《英宗皇帝灵驾发引祭文》:“臣以官守有职,不得攀号於道左,谨择 顺天门 外,恭陈薄奠,瞻望灵舆。”参见“ 攀髯 ”。
分類:哀悼
《漢語大詞典》:攀髯
传说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下,鼎成,有龙下迎, 黄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 黄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臣职司復上,恋切攀髯,方当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惧。”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犬马未报,但虞填壑之有时;弓剑忽遗,遽叹攀髯之莫及。” 清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攀髯千古事,归胙百官情。”亦作“ 攀龙 ”、“ 攀胡 ”。 晋 陶潜 《命子》诗之三:“於赫 愍侯 ,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兼进追摧之道,用终克尽之仪。” 宋 欧阳修 《辞覃恩转左丞表》:“国恩未报,但虞填壑以遗羞;金鼎已成,岂谓攀胡之莫及。”
《漢語大詞典》:攀鳞(攀鱗)
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功名。多指科举及第。 元 王恽 《送王子初总管奉诏北上》诗:“烟霞未遂攀鳞志,葵藿空怀向日诚。” 明 唐顺之 《送王生归蜀》诗:“只解攀鳞易,何言献璧非。”
《國語辭典》:登攀  拼音:dēng pān
攀爬登上。如:「他终于登攀到山顶上了。」
《漢語大詞典》:攀髯
传说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下,鼎成,有龙下迎, 黄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 黄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臣职司復上,恋切攀髯,方当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惧。”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犬马未报,但虞填壑之有时;弓剑忽遗,遽叹攀髯之莫及。” 清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攀髯千古事,归胙百官情。”亦作“ 攀龙 ”、“ 攀胡 ”。 晋 陶潜 《命子》诗之三:“於赫 愍侯 ,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兼进追摧之道,用终克尽之仪。” 宋 欧阳修 《辞覃恩转左丞表》:“国恩未报,但虞填壑以遗羞;金鼎已成,岂谓攀胡之莫及。”
《漢語大詞典》:攀花
(1).摘花。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一:“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宋 王安石 《杖策》诗:“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
(2).古舞蹈名。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今 高丽 乐是 新罗 乐……谓笛为大吟;舞有七十餘种,止用两人,谓之‘攀花’云。”
分類:摘花舞蹈
《國語辭典》:高攀  拼音:gāo pān
比喻跟身分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结交或联姻。如:「我只不过是个市井小民,哪敢高攀政商名流。」「咱们两家结亲家门当户对,不算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