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握手  拼音:wò shǒu
彼此伸手相互握住,是见面时的礼节,亦可表示亲近或信任。《后汉书。卷一二。彭宠传》:「宠谓至当,迎閤握手,交欢并坐。」《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饶鸿生抢上前,和主人握手相见过了。」
《漢語大詞典》:一握
(1).犹言一把。亦常喻微小或微少。易·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 孔颖达 疏:“一握者,小之貌也。自比一握之间,言至小也。”《淮南子·原道训》:“舒之幎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北史·许惇传:“ 齐文宣 尝因酒酣,提 惇 鬚称美,以刀截之,唯留一握。” 金 元好问 《铜鞮次村道中》诗:“昂头天一握,放脚百丈井。”
(2).犹一柄。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徐刘先知:“持此一握扇,天下横行走。”
(3).一掌之中。列子·汤问:“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於一握。”
(4).一把抓住。 宋 苏轼 《次韵范景仁留别》:“会当闻公来,倒屣髮一握。”
(5).古代一种算法,布竹筹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角,为“一握”。汉书·律历志上:“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六觚,六角也。”
《國語辭典》:掌握  拼音:zhǎng wò
1.在其权限内。《汉书。卷七六。张敞传》:「海内之命,断于掌握。」
2.控制。《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
《漢語大詞典》:握兰(握蘭)
(1).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兰,香草。后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隋书·百官志上》:“自礼闈陵替,歷兹永久,郎署备员,无取职事。糠粃文案,贵尚虚闲,空有趋墀之名,了无握兰之实。” 唐 杨炯 《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入践郎官,含香握兰。” 宋 王禹偁 《赠礼部宋员外阁老》诗:“堪笑白头 王小諫 ,握兰犹未得相亲。”
(2).古时握兰以赠别。《文选·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李善 注:“ 灵运 《南楼中望所知迟客诗》曰‘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擿,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然握兰擿苕,咸以相赠问也。”
(3).喻孝养父母。 唐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参见“ 兰陔 ”。
《國語辭典》:兰陔(蘭陔)  拼音:lán gāi
比喻孝子养亲之意。唐。刘禹锡〈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诗:「兰陔行可采,莲府犹回瞪。」
《漢語大詞典》:握中
手中。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握中有悬璧,本自 荆山 璆。” 唐 王昌龄 《赠史昭》诗:“握中何为赠,瑶草已衰散。”
《國語辭典》:吐握  拼音:tǔ wò
吐哺握发。形容积极的延揽人才,广招贤士。参见「握发吐哺」条。《晋书。卷六七。温峤传》:「昔周公之相成王,劳谦吐握,岂好勤而恶逸哉!诚由处大任者不可不尔。」
《國語辭典》:吐哺握发(吐哺握髮)  拼音:tǔ bǔ wò fǎ
比喻求贤殷切。参见「握发吐哺」条。宋。陆游 谢费枢密启:「虽吐哺握发之劳,曾靡遗于一士,然引坐解颜之遇,顾岂在于他人。」
《國語辭典》:握管  拼音:wò guǎn
执笔。南朝宋。谢灵运 山居赋:「伊昔龆龀,实爱斯文。援纸握管,会性通神。」唐。白行简《李娃传》:「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
《漢語大詞典》:握节(握節)
持守符节。谓不辱君命。左传·文公八年:“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 唐 杜甫 《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燃脐 郿坞 败,握节 汉 臣回。”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其有 桀 犬,婴此汤罗,衔鬚义愤,终乎握节,各狥所奉,咸有可嘉。”
《國語辭典》:在握  拼音:zài wò
1.控于手中。《宋书。卷七九。文五王列传。桂阳王休范》:「王奂佐郢,兵权在握。」
2.有把握。如:「虽然划龙舟竞赛尚未开始,但因双方实力悬殊,我队早已胜利在握。」
分類:有把握
《國語辭典》:把握  拼音:bǎ wò
1.握手、互相执手。晋。程本《子华子。神气》:「今世之人,其平居把握附耳,呫呫相为然约而自保。」
2.掌握。如:「把握机会」、「把握光阴」。
3.成功的信心。《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如果怕没有把握,何妨到上海去先会会那位矿师和他订张合同。」
4.一握。《国语。楚语下》:「王曰:『其大小何如?』对曰:『郊禘不过茧栗,烝尝不过把握。』」
《漢語大詞典》:握符
谓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语本 汉 班固 《东都赋》:“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萧 曹 扶翼 汉祖 ,灭 秦 项 以寧乱。 魏氏 乘时於前,皇 齐 握符於后。” 李善 注引《孝经钩命决》:“帝受命,握符出也。” 明 刘基 《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圣皇握符御宸极,烟尘不起鲸波息。”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恭惟皇上握符,应运绍基。”
《國語辭典》:握发(握髮)  拼音:wò fǎ
比喻急于接待贤士。参见「握发吐哺」条。《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蔡邕倒屣以迎宾,周公握发而待士。」
《國語辭典》:握发吐哺(握髮吐哺)  拼音:wò fǎ tǔ bǔ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典出《韩诗外传》卷三。比喻求贤心切。唐。陆贽 兴元论解羌公辅状:「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士无贤愚,咸宜录用。」《宋书。卷五九。张畅传》:「周公握发吐哺,二王何独贵选?」也作「吐哺捉发」、「吐哺握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握发吐餐」。
《漢語大詞典》:盈握
满握。握,指一手所能握持的数量。 宋 陆游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婆律一銖能敌国,水沉盈握有兼斤。” 明 陈子龙 《拟对珠崖不当弃疏》:“且南方之珍, 珠厓 所产,明珠、翡翠、犀象、毒瑁,盈握之物,钧动千万。”
分類:一手数量
《國語辭典》:握别(握別)  拼音:wò bié
握手道别。如:「登机前,他与亲友一一握别。」
《漢語大詞典》:握图(握圖)
犹握符。谓膺天命而有天下。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伏惟陛下,出震等於 勛 华 ,鸣谦同於 旦 奭 。握图秉鉞,将在御天。玉縢珠衡,先彰元后。”旧唐书·玄宗纪赞:“ 开元 握图,永鉴前车。” 明 张居正 《圣寿无疆颂》:“伏惟皇上,躬神圣之资,履冲和之德,握图受命,廿有八载。”参见“ 握符 ”。
分類:天命天下
《漢語大詞典》:握符
谓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语本 汉 班固 《东都赋》:“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萧 曹 扶翼 汉祖 ,灭 秦 项 以寧乱。 魏氏 乘时於前,皇 齐 握符於后。” 李善 注引《孝经钩命决》:“帝受命,握符出也。” 明 刘基 《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圣皇握符御宸极,烟尘不起鲸波息。”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恭惟皇上握符,应运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