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七典
七部儒家经典。 汉 代提倡“孝治”,宣扬宗法封建思想,贵族子弟先授论语《孝径》,连同春秋五经,合称七经或七典。 清 黄生 义府卷下:“七典即七经,汉人以论语孝经与五经而七。”参见“ 七经 ”。
《漢語大詞典》:七经(七經)
(1). 汉 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的七部儒家经典。七经名目,历来说法不一。 东汉 《一字石经》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后汉书·张纯传 唐 李贤 注作《乐》春秋论语; 宋 刘敞 《七经小传》周礼仪礼礼记《公羊》论语; 清 康熙 《御纂七经》春秋周礼仪礼礼记
(2).道家七类经书。即《仁经》《礼经》《信经》《义经》《智经》《德经》《道经》。见云笈七籤卷九。
(3).佛家净土宗的七种经典。即《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授经》《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國語辭典》:智仁勇  拼音:zhì rén yǒng
智慧、仁德、勇敢。儒家思想中认为君子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德性,有「三达德」之称。
《漢語大詞典》:耦犁
西汉 武帝 时搜粟都尉 赵过 提倡的一种早期牛耕形式。共用二牛三人。具体耕作法,说法不一。有二牛挽一犁之说:一说一人扶犁,一人按辕,一人牵牛;一说二人牵牛,一人扶犁。有二牛二犁之说:谓一人前引二牛,二人各扶一犁而耕。《汉书·食货志上》:“用耦犂,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縵田畮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国语辞典》:阳湖派(阳湖派)  拼音:yáng hú pài
清代阳湖恽敬、武进张惠言提倡的文派。长于才思,主张骈散互用,为桐城文派的别支。
《国语辞典》:默照禅(默照禅)  拼音:mò zhào chán
宋代正觉禅师所提倡的禅法。主张静坐默究,净治揩摩,把心中所有的妄缘幻习去掉,使其恢复清白圆明,便能事事无碍。
《国语辞典》:伯雷  拼音:bó léi
Tycho Brahe
人名。(西元1546~1601)丹麦天文学家。提倡地球中心说,主张太阳和月亮环绕地球转动,其他行星则绕太阳运行。
《國語辭典》:有犯无隐(有犯無隱)  拼音:yǒu fàn wú yǐn
对上虽有冒犯,但仍勇于直谏,无所隐瞒。唐。严郢 駮太常拟故相国江陵尹谥议:「公有犯无隐,引经正辞,上是其言,刑为之省。」
《國語辭典》:正心诚意(正心誠意)  拼音:zhèng xīn chéng yì
语本《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指端正心术,真诚己意,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内在修养方式。宋。夏元鼎 满庭芳。久视长生词:「久视长生,登仙大道,思量无甚神通。正心诚意,儒释道俱同。」《元史。卷一八七。乌古孙良桢传》:「则进正心诚意之说、亲君子远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纳焉。」
《國語辭典》:知雄守雌  拼音:zhī xióng shǒu cī
语本《老子》第二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表示虽知如何刚强,却安于柔弱,不与人争。此为道家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宋。范仲淹 老子犹龙赋:「知雄守雌,宛讶存身之际;绝圣弃智,潜疑勿用之时。」
《漢語大詞典》:知荣守辱(知榮守辱)
道家提倡的一种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老子》:“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河上公 注:“荣以喻尊贵,辱以喻污浊,知己之有荣贵,当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谷也。” 三国 魏 曹植 《潜志赋》:“亮知荣而守辱,匪徇天以为通。”
分類:道家提倡
《國語辭典》:修文偃武  拼音:xiū wén yǎn wǔ
修明文教,偃息武备。《三国演义》第九八回:「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也作「偃武修文」、「偃武兴文」。
《國語辭典》:偃武修文  拼音:yǎn wǔ xiū wén
偃息武备,提倡文教。《书经。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那其间便招贤纳士,今日个俺可便偃武修文。」也作「修文偃武」、「偃武兴文」。
《国语辞典》:世界主义(世界主义)  拼音:shì jiè zhǔ yì
反对狭隘的国族主义,提倡世界上所有人类同属一个社群,应该彼此平等对待、尊重文化差异的一套思想主张。
《国语辞典》:骨牌理论(骨牌理论)  拼音:gǔ pái lǐ lùn
冷战时期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最早由美国总统艾森豪提倡。指东南亚的安全,如唇齿相依一般,如果有一处被共产主义赤化,其相邻地区将随之不保。
《国语辞典》:弘正文学(弘正文学)  拼音:hóng zhèng wén xué
明朝弘治、正德年间所提倡复古、拟古的文学。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力矫永乐后的台阁体。代表人物有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
《国语辞典》:简字谱录(简字谱录)  拼音:jiǎn zì pǔ lù
书名。清末劳乃宣撰。劳氏提倡汉语拼音,全书将语音分五十六声母,十五韵母,包括有京音、宁音、吴音、闽广音等四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