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说法(說法) 拼音:shuō fǎ
1.措辞。《文明小史》第二回:「不消一刻,来了三、四起人,都是如此说法。」
2.看法、见解。如:「他这种说法,毫无逻辑可言,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3.宣说佛法。如:「现身说法」。
4.说言不由衷的话。《醒世恒言。卷一○。刘小官雌雄兄弟》:「刚才说过,是我请你的,如何又要银子?恁样时,到像在下说法卖这肉了。」
5.想办法。《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怜你孤儿寡妇,自然该替你说法。但闻得善继得有亡父亲笔分关,这怎么处?」《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曹可成要与春儿赎身,大妈索要五百两,分文不肯少,可成各处说法,尚未到手。」
2.看法、见解。如:「他这种说法,毫无逻辑可言,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3.宣说佛法。如:「现身说法」。
4.说言不由衷的话。《醒世恒言。卷一○。刘小官雌雄兄弟》:「刚才说过,是我请你的,如何又要银子?恁样时,到像在下说法卖这肉了。」
5.想办法。《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怜你孤儿寡妇,自然该替你说法。但闻得善继得有亡父亲笔分关,这怎么处?」《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曹可成要与春儿赎身,大妈索要五百两,分文不肯少,可成各处说法,尚未到手。」
《國語辭典》:笔下(筆下) 拼音:bǐ xià
1.写作的能力。《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人也长的清清秀秀,笔下也还文从字顺。」《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前儿同席的那位边老大,他官场已多年了,情形熟悉得很,笔下也来得,你何不找他来斟酌斟酌呢?」
2.作者在写作书画所表现的整体风格及涵义。如:「笔下世界」。
2.作者在写作书画所表现的整体风格及涵义。如:「笔下世界」。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