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博笑
谦词。谓换取别人一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声落梁尘,词超柳絮,愿賡一曲,博笑大方。”
《漢語大詞典》:换妾
(1).喻旧爱失宠或有功被弃。 唐 纪唐夫 《骢马曲》:“今日虏平将换妾,不如罗袖舞春风。”
(2).换取姬妾。 明 高启 《石崇墓》诗:“真珠换妾胜惊鸿,笑踏香尘如踏空。”
《國語辭典》:金不换(金不換)  拼音:jīn bù huàn
1.贵重罕得的事物,不能用金换取。比喻事物十分可贵。如:「浪子回头金不换。」
2.三七的别名。参见「三七」条。清。徐珂《清稗类钞。植物类。三七》:「三七为多年生草,本名山漆,又名金不换。」
《漢語大詞典》:有偿
关于为换取等价物而做出某事或给予某物的。例如:有偿合同。
《漢語大詞典》:买命(買命)
用钱财换取性命。多指以贿赂求得免去死罪。 元 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无非买命与赎身,但随行有何囊篋貲费?”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致赵秋舲书:“私开法网,广搜买命之钱。” 谢觉哉 《整骄傲的方子》:“强盗吓唬人,目的在使人献出买路钱或买命钱而不敢抵抗。”
《国语辞典》:折卖(折卖)  拼音:zhé mài
物品以较低的价格变卖,以求在短期内换取现金。元。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艮岳》:「万岁山大洞数十,其洞中皆筑以雄黄及卢甘石,雄黄则辟蛇虺,卢甘石则天阴能致云雾,滃郁如深山穷谷,后因经官折卖,有回回者知之,因请买之。」也作「折变」。
《漢語大詞典》:买功(買功)
谓用财帛换取军功。明史·程启充传:“今倖门大启,有买功、冒功,寄名、窜名、併功之弊。权要家贿军士金帛,以易所获之级,是谓买功。”
《國語辭典》:兑现(兌現)  拼音:duì xiàn
1.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金。如:「他的支票到期了,可以兑现。」
2.实现。如:「他对朋友许下的诺言会不会兑现呢?」
《漢語大詞典》:商屯
又称盐屯。屯田的一种。 明 盐商为便于边境纳粮换取盐引而进行的屯垦。 明 洪武 三年(公元1370年)为筹措西北边防军粮饷,令盐商向边地纳粮后发给盐引,凭引支盐运销。盐商图交粮便利,招募农民在边境开荒,就地取粮。 弘治 五年(公元1492年),改为盐商径向盐运使司纳银领引,不再纳粮,商屯渐废。参阅明史·食货志四
《漢語大詞典》:捐纳(捐納)
捐资纳粟换取官职、官衔。此制起于 秦 汉 ,称纳粟。 清 中叶后大盛,称为捐纳。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加剧吏治腐败,成为一大弊政。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纯皇初政:“罢开垦,停捐纳,重农桑,汰僧尼之詔累下,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然开例三载,所入仅二百万有餘,捐纳知县五百餘人。始则缺多易得,后见非数年不能选授,亦復观望徘徊。”清史稿·选举志七:“ 雍正 二年……帝曰:‘垦田事例,於地方有裨益。向因各捐例人多,难於銓选,降旨停止。年来捐纳应用之人,将次用完,越数年,必致无捐纳之人,而专用科目矣。应酌添捐纳事欵。除道、府、同知不许捐纳,其通判、知州、知县及州同、县丞等,酌议準捐。’”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捐纳则废,年资则废,科举则废,将论官者必於大学。”
《漢語大詞典》:卖工(賣工)
为人做工以换取钱财。 樊增祥 《批翟忠祥呈词》:“既称尔父家贫,卖工为活,何能攒集铜钱四串八百之多?”
《漢語大詞典》:捐升(捐陞)
指 清 代官吏捐银换取升官。清史稿·选举志七:“而职官并得捐陞,改捐,降捐,捐选补各项班次、分发指省、翎、封典、加级、纪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兄弟怕的是担一个捐班的名气;况且一捐陞了,到了引见时,那一笔捐免、保举的费是很可观的。”
《國語辭典》:暂劳永逸(暫勞永逸)  拼音:zhàn láo yǒng yì
付出一时的劳苦,换取长久的安逸。《文选。张衡。西京赋》:「高祖创业,继体承基。暂劳永逸,无为而治。」晋。司马孚〈造沁口石门表〉:「经国之谋,暂劳永逸。」
《漢語大詞典》:套换
违法换取。例如:证券或外汇。
分類:违法换取
《国语辞典》:以物易物  拼音:yǐ wù yì wù
仅以物品或劳务,直接换取另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