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补发(補發)  拼音:bǔ fā
补行发给。如:「身分證遗失了要立即申请补发。」
《漢語大詞典》:缺坏(缺壞)
破缺损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
分類:破缺损坏
《國語辭典》:破损(破損)  拼音:pò sǔn
残破损坏。如:「小心玻璃,以防破损。」「小华的洋娃娃已经破损不堪了。」《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只为自己货儿果然破损,没个因头,难好开口。」
《國語辭典》:完整  拼音:wán zhěng
圆满,完全没有残缺。隋。卢思道 后周兴亡论:「器械完整,货财充实,带甲百万,骁将如林。」
《國語辭典》:腐坏(腐壞)  拼音:fǔ huài
腐朽败坏。如:「肉类食品若不冷藏,极易腐坏。」
《漢語大詞典》:蠹损(蠹損)
蛀蚀损坏。 宋 庞元英 《谈薮》:“譬之猛虎,人不能害,反为毛间虫所蠹损。” 清 无名氏 《〈嵇康集〉跋》:“自板本盛,而人始不復写书;即有书,不知较讎,与无书等,只供蠹损浥烂耳。”
分類:蛀蚀损坏
《漢語大詞典》:刓弊
亦作“ 刓敝 ”。
(1).摩挲致损;磨损,损坏。史记·淮阴侯列传:“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 宋 梅尧臣 《吴冲卿鼓契》诗:“雄雌曾不离钟室,百年刓弊知者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小印﹞稜角刓敝,而篆文颇古雅有致。”
(2).凋敝。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余能理亡国之刓弊,愈膏肓之患难。”新唐书·窦建德传:“今水潦为灾,民力刓敝。”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况积习刓弊,又数十年。”
《國語辭典》:娇贵(嬌貴)  拼音:jiāo guì
1.受到过分爱护。《红楼梦》第七四回:「这也有的常情,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
2.因受宠而享有荣贵。唐。崔颢〈邯郸宫人怨〉诗:「岁岁年年奉欢宴,娇贵荣华谁不羡?」
3.形容物品容易损坏。如:「这玻璃艺品非常娇贵,一不小心就会破碎。」
《漢語大詞典》:损污(損污)
损坏玷污。 唐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诗:“嘉艷皆损污,好音难殷勤。” 唐 元稹 《论讨贼表》:“戕贼我忠贞,损污我仁义,人人不胜其愤。”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復向时之坦夷也。”
分類:损坏玷污
《國語辭典》:毛病  拼音:máo bìng
1.马旋毛之恶旋,最为病害,谓之「毛病」。宋。徐咸《相马经。旋毛图》:「凡毛氄软温润有文理,未易见,故此图善旋五,所谓若灭若没,若亡若失也。恶者粗逆易见,故此图恶旋十四,所谓毛病最为害者也。」
2.引申作人的缺点,瑕疵或事物的弊端问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著实是个行家。」《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此人有个毛病,啬细非常,一文如命。」
3.疾病。如:「你那里有毛病?」
《國語辭典》:污损(汙損)  拼音:wū sǔn
弄脏、损坏。如:「别把借来的书给污损了。」
《國語辭典》:煞风景(煞風景)  拼音:shā fēng jǐng
破坏美景。比喻俗而伤雅,使人扫兴。参见「杀风景」条。宋。楼钥 次韵沈使君怀浮冈梅花:「毋庸高牙煞风景,为著佳句增孤妍。」
《漢語大詞典》:断坏(斷壞)
折断损坏。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书有编简断坏者缉之,文字谬误者刊之。”金史·历志下:“自 思训 死,璣衡断坏,无復知其法制者。”
分類:折断损坏
《漢語大詞典》:损缺(損缺)
亦作“ 损闕 ”。
(1).缺失。 汉 荀悦 《汉纪·惠帝纪论》:“夺民之利,不以为耻,是以清节毁伤,公义损缺。”
(2).损坏残缺。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穴中得一铜鼓,其色翠緑,土蚀数处损闕。”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大观太清楼帖:“吾家收 宣 政 间所拓前十卷字画,有锋芒且无损缺。”
(3).减省。《后汉书·黄琼传》:“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闕,务存质俭,以易民听。”
《國語辭典》:破相  拼音:pò xiàng
1.损坏原本的面相。
2.某事被人拆穿而丢脸、出丑。《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万家走了出来,就由不得自己跪著,作了几个揖,当时兑了一万两银子出来,才糊的去了,不曾破相。」《文明小史》第四回:「如果不戴帽子,却是缺少一根辫子,叫人一看,就要破相;如若戴了外国草帽,乡下人没有见过这样草帽,也是要诧异的。」
《漢語大詞典》:破相宗
佛教语。 延寿 所立三宗之第二, 净影 所立四宗之第三, 慧远 所立四宗之第二,皆称“破相宗”。
分類:佛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