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束系(束繫)
捆绑关押。 汉 焦赣 《易林·讼之巽》:“行触大忌,与司命牾,执囚束繫,拘制于吏。”
分類:捆绑关押
《漢語大詞典》:锁系(鎖繫)
亦作“鏁繫”。 锁铐捆绑,拘禁。晋书·贾充传:“ 贾后 专恣, 謐 权过人主,至乃鏁繫黄门。” 宋 苏轼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自今岁麦熟以来,日与小民结为嫌恨,鞭笞鏁繫。”
分類:捆绑拘禁
《漢語大詞典》:鞭缚(鞭縛)
鞭笞捆绑。 唐 无名氏 《李林甫外传》:“忽一日,方午,有人扣门,吏惊候之,见一道士甚枯瘦,曰:‘愿报相公。’閽者呵而逐之外,吏又欲鞭缚送於府。”
分類:鞭笞捆绑
《漢語大詞典》:禽缚(禽縛)
捉拿捆绑。汉书·金日磾传:“ 日磾 捽胡投 何罗 殿下,得禽缚之,穷治皆伏辜。”
分類:捉拿捆绑
《漢語大詞典》:系琐(係瑣)
用锁索捆绑。汉书·西域传下:“因收 和意 、 昌 係琐,从 尉犂 槛车至 长安 ,斩之。”资治通鉴·汉宣帝甘露元年“因收 和意 、 昌 係琐” 胡三省 注:“係琐,即今云锁索也。”
分類:捆绑
《国语辞典》:身陷缧绁(身陷缧绁)  拼音:shēn xiàn léi xiè
缧绁,古代捆绑犯人的绳索。身陷缧绁指犯罪坐牢。《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愚夫不肖,误伤人命,以致身陷缧绁,辱我贤妻。」
《国语辞典》:束手就缚(束手就缚)  拼音:shù shǒu jiù fú
不加抵抗,让人捆绑捉拿。《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寡人待成然不薄,安敢叛吾?宁一战而死,不可束手就缚。」《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也作「束手就擒」、「束身就缚」。
《国语辞典》:洋绳(洋绳)  拼音:yáng shéng
毛线。旧时商家多以细草绳捆绑货物,而国外进口的毛线形似细草绳,当时即称为「洋绳」。
《国语辞典》:绷巴(绷巴)  拼音:bēng bā
古代一种脱去衣裳,以绳索捆绑的刑罚。《西游记》第二四回:「你老婆呢?好个绷巴吊拷的女婿呀!」也作「掤扒」。
《国语辞典》:拼扒  拼音:pīn bā
古代一种脱去衣裳,以绳索捆绑的刑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一出》:「分明是你把妻儿骗,今日怎胡言?拷打更拼扒,如今怎亸免。」也作「掤扒」。
《漢語大詞典》:缚格(縛格)
捆绑拷打。后汉书·宋均传:“ 均 尝删翦疑事,帝以为有姦,大怒,收郎缚格之。”
分類:捆绑拷打
《漢語大詞典》:缚辱(縛辱)
捆绑侮辱。史记·酷吏列传:“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为檄告县趣具食。”
分類:捆绑侮辱
《漢語大詞典》:藉靡
缚,捆绑。
分類:捆绑
《國語辭典》:滚肚索(滾肚索)  拼音:gǔn dù suǒ
刑具上的绳子,用来裍住犯人的腹部。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丢过这滚肚索去,扯紧著。」
《國語辭典》:绷扒吊拷(繃扒弔拷)  拼音:bēng bā diào kǎo
强行剥去衣服,以绳索捆紧,吊起来拷打。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并无聪明正直的心腹,尽都是那绷扒吊拷的招状。」也作「绷扒吊拷」。
《國語辭典》:绷扒吊拷(繃扒吊拷)  拼音:bēng bā diào kǎo
强行剥去衣服,以绳索捆紧,吊起来拷打。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你若经官发落,这绷扒吊拷要桩桩儿挨过。」也作「绷扒吊拷」、「绷爬吊拷」、「絣扒吊拷」、「掤扒吊栲」、「吊拷绷扒」、「吊拷绷扒」、「吊拷絣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