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69,分5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指目
血指
臂指
指头
北指
指名
指似
指准
指迷
大指
指射
上指
指事
指尖
堕指
《國語辭典》:指目  拼音:zhǐ mù
不仅用手指,而且也以眼睛注视著。《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新唐书。卷一四八。王承元传》:「劝承宗亟引兵共讨李师道,承宗少之,然军中往往指目之。」
《漢語大詞典》:血指
手指出血。谓不善其事。 宋 黄庭坚 《寄馀干徐隐甫》诗:“遥知解千牛,袖手笑血指。”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覆。”参见“ 血指汗颜 ”。
《漢語大詞典》:血指汗颜(血指汗顔)
手指出血,脸上冒汗。形容不善其事的窘态。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斲,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宋 秦观 《谢及第启》:“圆冠方屨,求自试者几千万焉;血指汗颜,获见收者纔四百耳。”
《漢語大詞典》:臂指
谓运用自如;指挥灵便,如臂之使指。语出 汉 贾谊 《陈政事疏》:“今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唐 元稹 《授刘悟昭义节度使制》:“遂驻腹心之雄,以供臂指之用。” 明 宋濂 《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积岁既久,上下相安,军民之间,匪但臂指相似,抑有家人妇子之意。”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如此则内外并举,臂指灵通,宪章草完,奉行有準。”
《國語辭典》:指头(指頭)  拼音:zhǐ tou
手指,亦可指脚趾。《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这神像耳孔,只有指头大小,但是饮食到来,耳孔便大起来。」。《红楼梦》第三一回:「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
《骈字类编》:北指
隋书文帝纪论见南迈下草汲冢周书惟一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阳气亏 木萌荡 苏轼飓风赋见南翔下歌王仲敷南都赋见南曜下梁武帝邯郸 回顾灞陵上北指邯郸道
《國語辭典》:指名  拼音:zhǐ míng
明白而直接的指出名字。《红楼梦》第六八回:「连官场中都知道我利害吃醋,如今指名提我,要休我。」
《漢語大詞典》:指似
指与;指点。 唐 李涉 《春山三朅来》诗之三:“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药苗心不足。” 宋 舒亶 《鹊桥仙·吕使君饯会》词:“教来歌舞,接成桃李,尽是使君指似。”
分類:指点
《漢語大詞典》:指准(指準)
确定。 宋 京镗 《满江红·中秋不见月》词:“阴与霽,圆并缺;难指準,休分别。”
分類:指准确定
《國語辭典》:指迷  拼音:zhǐ mí
指点迷津。宋。欧阳修〈再和圣俞见答〉诗:「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奴家解不得,望师傅指迷。」
《國語辭典》:大指  拼音:dà zhǐ
1.主要的意思、大要。《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三国志。卷二七。魏书。王昶传》:「由此言之,圣主明于任贤,略举黜陟之体,……。其大指如此。」也作「大旨」。
2.手指的第一个指头。也称为「拇指」。
分類:大指拇指
《國語辭典》:大旨  拼音:dà zhǐ
主要的意思。《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欲循观其大旨,作日者列传。」《红楼梦》第一回:「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也作「大旨」、「大指」。
《漢語大詞典》:指射
(1).犹指定。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八:“近闻百执事等,或亲居内职,或贵列廷臣……经由列镇,干挠诸侯,指射职员,安排亲昵,或潜示意旨,或显发书题。”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既闻被水贫乏者六百餘家,於左藏南库每家支钱五贯,仍许於沿 江 地指射盖屋。”
(2). 宋 制,某些在选官员可以自行选定任官地点,称为“指射”。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如近日三司献言,使天下郡选一人催驱三司文字,许之先次指射,以酬其劳。”宋史·选举志五:“ 川峡 、 闽 、 广 ,阻远险恶,中州之人,多不愿仕其地……始立八路定差之制,许中州及土著在选者随意就差,名曰‘指射’。”
《漢語大詞典》:上指
(1).向上竖起。用以形容盛怒之人的头发。庄子·盗跖:“ 盗跖 闻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史记·项羽本纪:“﹝ 樊噲 ﹞瞋目视 项王 ,头髮上指,目眥尽裂。” 清 杨宾 《金赤莲姜日千等招饮燕山客舍》诗:“激昂慷慨髮上指,高歌击筑旁无人。”
(2).见“ 上旨 ”。
《漢語大詞典》:上旨
亦作“ 上指 ”。 君上的意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於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銖钱,笼天下盐铁。”后汉书·宋均传:“每有駮议,多合上旨。”宋书·礼志二:“虽幽遐侧微,心无壅隔。人情上通,上指远喻。”
分類:君上意旨
《國語辭典》:指事  拼音:zhǐ shì
1.六书之一。因无具体形象,故以象徵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也称为「象事」、「处事」。
2.指出事物。南朝梁。钟嵘 诗品序:「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
《國語辭典》:指尖  拼音:zhǐ jiān
手指尖端。如:「只见她的指尖滑过琴键,美妙的音乐便流泻出来。」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僧住将手心儿搓,赛娘把指尖儿呵,冻的他战笃速打颏歌。」
《漢語大詞典》:堕指(墮指)
谓冻掉手指。汉书·高帝纪下:“上从 晋阳 连战,乘胜逐北,至 楼烦 ,会大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繒纊无温,堕指裂肤。” 宋 杨万里 《后苦寒歌》:“生愁堕指脱两耳,芦花亦无何许藏。”
分類: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