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69,分5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据胡床指点银瓶
指树曰
指鹿(又作:指鹿为马)
牧童遥指杏花深处
指佞草
天寒堕指白登围
颐指
指白日
指地锥
指飞鸿
指李
指囷
指日
词典
指挥
屈指
典故
据胡床指点银瓶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少年行〉
马上谁家薄媚郎【马上谁家白面郎】【骑马谁家薄媚郎】【骑马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临阶下马踏人床】【临轩下马坐人床】【临轩下马踏人床】。不通姓字粗豪甚【不通姓字粗疏甚】,指点银瓶索酒尝【指点银瓶酒未尝】。
典故
指树曰
 
李树周柱史

相关人物
老子


《神仙传》卷一〈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例句

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

李树影笼周柱史,昴星光照汉酂侯。 徐夤 府主仆射王抟生日

典故  
马鹿颠倒
 
鹿是马
 
相关人物
赵高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73~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却,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简释

指鹿:喻指诬陷或颠倒是非。唐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诳天犹指鹿,依社尚凭狐。”


例句

汉祖竟为龙,赵高徒指鹿。 于濆 秦原览古

上下一相蒙,马鹿遂颠倒。 古之奇 秦人谣

秦庭野鹿忽为马,巧伪乱真君试思。 李端 杂歌

诳天犹指鹿,依社尚凭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休传鹿是马,莫信鵩如鸮。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

秦庭初指鹿,群盗满山东。 贺兰进明 古意二首

典故
牧童遥指杏花深处


《岁时习俗资料汇编·新增月日纪古》卷之三上〈三月卷上·清明〉~926~
杜牧之《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典故
尧庭草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
尧时有屈佚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

例句

何人仕帝庭,拔杀指佞草。 古之奇 秦人谣

须信尧庭草,犹能指佞人。 崔涂 寄舅

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 王贞白 宫池产瑞莲

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白居易 赠樊著作

典故
天寒堕指白登围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2894~
是时汉初定中国,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列传上〉~3753~
是时,汉初定,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踰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于是冒顿阳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馀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典故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列传〉~2262~
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唐·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但动颐指麾,则所欲皆如意。」
典故
指白日


《诗经·王风·大车》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东汉·郑玄注:「此章言……我言之信,如白日也。」

例句

公主歌黄鹄,君王指白日。 杜甫 留花门

典故
指地锥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60~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典故
指飞鸿

相关人物
郭瑀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郭瑀〉~2454~
郭瑀字元瑜,敦煌人也。少有超俗之操,东游张掖,师事郭荷,尽传其业。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艺,善属文。荷卒,瑀以为父生之,师成之,君爵之,而五服之制,师不服重,盖圣人谦也,遂服斩衰,庐墓三年。礼毕,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弟子著录千馀人。张天锡遣使者孟公明持节,以蒲轮玄纁备礼徵之,……公明至山,瑀指翔鸿以示之曰:「此鸟也,安可笼哉!」

例句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李白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典故
指李


《太平广记》卷一〈神仙一·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或云,其母无夫,老子是母家之姓;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典故
相关人物
周瑜
 
鲁肃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鲁肃传》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简释

指囷:喻指慷慨之友。唐李咸用《古意论交》:“见义必许死,临危当指国。”


例句

赠粟囷应指,登桥柱必题。 杜甫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典故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七〈曹植·诗·应诏〉~447~
将朝圣皇,匪敢晏宁。弭节长骛,指日遄征。
《國語辭典》:指挥(指揮)  拼音:zhǐ huī
1.发号施令,指示别人行动。《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指挥士卒,欲立云梯。」《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吾水陆并进,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挥而击之。」也作「指麾」。
2.发令调度的人。如:「乐团指挥」、「交通指挥」。
3.职官名。由唐至明有都指挥使等,明清京城有兵马司指挥。《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他那管家都是锦衣卫指挥五品的前程,到我下处来了几次,我只得到他家盘桓了几天。」
《國語辭典》:屈指  拼音:qū zhǐ
用手指计算事物的数量。比喻数量很少。《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屈指六日之内,把三百多篇文章都批完了。」
《漢語大詞典》:指鹿
见“ 指鹿为马 ”。
《國語辭典》:指鹿为马(指鹿為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本指赵高献给秦二世一只鹿,故意指称是马,并问臣子是鹿或马,而将答鹿者暗中杀害,使群臣畏惧自己,以谋篡位。典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比喻颠倒是非。《周书。卷一。文帝纪上》:「欢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也作「指鹿作马」。
《國語辭典》:指鹿为马(指鹿為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本指赵高献给秦二世一只鹿,故意指称是马,并问臣子是鹿或马,而将答鹿者暗中杀害,使群臣畏惧自己,以谋篡位。典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比喻颠倒是非。《周书。卷一。文帝纪上》:「欢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也作「指鹿作马」。
《漢語大詞典》:鹿为马(鹿爲馬)
“指鹿为马”的略语。 宋 王安石 《桃源行》:“ 望夷宫 中鹿为马, 秦 人半死 长城 下。”参见“ 指鹿为马 ”。
《國語辭典》:指鹿为马(指鹿為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本指赵高献给秦二世一只鹿,故意指称是马,并问臣子是鹿或马,而将答鹿者暗中杀害,使群臣畏惧自己,以谋篡位。典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比喻颠倒是非。《周书。卷一。文帝纪上》:「欢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也作「指鹿作马」。
《漢語大詞典》:屈轶(屈軼)
亦称“ 屈佚草 ”。亦称“ 屈草 ”。 1.古代传说中一种草,谓能指识佞人,故又名“指佞草”。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屈軼,草也。安能知佞?”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尧 时有屈佚草,生於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屈草戒諛,阶蓂纪日。” 唐 李咸用 《读修睦上人歌篇》诗:“才似烟霞生则媚,直如屈軼佞则指。” 唐 苏味道 《赠封御史入台》:“夕鸦共鸣舞,屈草接芳霏。” 章炳麟 《原儒》:“屈軼指佞, 黄帝 骑龙。”
(2).比喻能识别奸佞的贤臣。旧唐书·袁高薛存诚等传赞:“唯 袁 与 薛 ,人中屈軼。” 清 钱谦益 《南京江西道陈必谦授文林郎制》:“人中屈軼,京国为之耸观。”
《漢語大詞典》:指佞草
传说中能识别奸伪的草。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尧 时有屈軼草,生於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诗:“多慙指佞草,虚效倾心藿。”亦省称“ 指佞 ”。 唐 李咸用 《题友生丛竹》:“指佞不长生,蒲萐今无种。” 宋 范仲淹 《和庞殿院见寄》:“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
分類:识别奸伪
《國語辭典》:颐指(頤指)  拼音:yí zhǐ
不开口说话,只以面颊表情指使他人做事。《汉书。卷四八。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
《國語辭典》:指囷  拼音:zhǐ jūn
本指三国时鲁肃指拨一谷仓的米资助周瑜的故事。见《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后用以比喻朋友互相资助。唐。李咸用〈古意论交〉诗:「见义必许死,临危当指囷。」
分類:慷慨资助
《國語辭典》:指日  拼音:zhǐ rì
不久、即日。《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正待要欢天喜地指日成亲,只见补阙拾遗等官,为选举不公,交章论劾吏部尚书。」《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有些报上还要瞎造谣言,说甚么朝廷指日就要把八股全然废掉,又说甚么专考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