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班师回朝(班师回朝)  拼音:bān shī huí cháo
调回出去打仗的军队,或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你奉圣旨破吐蕃、定西夏,班师回朝,便当请功受赏。」《三国演义》第一一三回:「忽使命至,诏维入朝。维不知何事,只得班师回朝。」
《國語辭典》:改版  拼音:gǎi bǎn
修改、更换版面形式。如:「这本杂志决定在明年改版,届时将以崭新风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漢語大詞典》:攻瑕指失
批评缺点,指出失误。 清 顾炎武 《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國語辭典》:遁入空门(遁入空門)  拼音:dùn rù kōng mén
避开尘世而入佛门。如:「他不再留恋富贵,决定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國語辭典》:额外之人(額外之人)  拼音:é wài zhī rén
非凡的人。《水浒传》第一回:「他是额外之人,四方显化,极是灵验。」
《漢語大詞典》:鞭丝帽影(鞭絲帽影)
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 宋 陆游 《齐天乐·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轰天雷》第八回:“三人逢暇,无非听戏上馆子,有时也到些清静的地方……鞭丝帽影,往来徵逐,这是做京官的习气。”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世固有一事不问,一书不读,而鞭丝帽影,日夕驰逐于歌衫舞袖之场,以为祖国之俱乐部者。”
《漢語大詞典》:暴露文学(暴露文學)
指只揭露社会黑暗面,而不能指出光明前景的文学。此类暴露文学,在 清 朝末年义和团起义失败后,多以小说形式出现,曾盛行一时。著名的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面,也把这种小说叫做“谴责小说”。参阅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
《漢語大詞典》:出搜(出蒐)
狩猎。古代打猎常带有军事目的,故亦指出兵攻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吕光:“ 夏 大喜,因议举兵出蒐,如 吕 谋。 分宜 以挑衅起祸,间之 世宗 ,两公俱死西市。”
《漢語大詞典》:出蒐
狩猎。古代打猎常带有军事目的,故亦指出兵攻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吕光:“ 夏 大喜,因议举兵出蒐,如 吕 谋。 分宜 以挑衅起祸,间之 世宗 ,两公俱死西市。”
《漢語大詞典》:疵摘
谓指出缺点、错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何仙:“太史大骇,取其文復閲之,殊无疵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堪舆:“每得一地,必具图呈闺闥,判其可否。日进数图,悉疵摘之。”
《漢語大詞典》:三不足畏
宋 王安石 为变法而指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张,简称“三不足畏”。见宋史·王安石传。 清 钱谦益 《〈春秋匡解〉序》:“自 王氏 之新学与新法并行,首絀春秋,以伸其三不足畏之説。”参见“ 三畏 ”。
《漢語大詞典》:三畏
儒家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國語辭典》:粮站(糧站)  拼音:liáng zhàn
负责调拨管理粮食的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