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拼 → 𢬵拼拚”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塞白
谓拼凑文字搪塞或应付考试。 宋 郑樵 《〈通志〉总序》:“ 班固 者浮华之士也,全无学术,专事剽窃……及诸儒各有所陈, 固 惟窃 叔孙通 十二篇之仪以塞白而已。”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八:“今吏部每选考试监生作经义,有不能记本题者,任意书平日所记文字塞白,名曰‘请客文章’。”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五经中额》:“浮夸躁进之徒,剽窃拟题,购求坊刻,割截成篇,临时强记塞白。”
《国语辞典》:凑成(凑成)  拼音:còu chéng
拼凑而成。《红楼梦》第七○回:「史湘云宝琴二人皆亦临了几篇相送,凑成虽不足功课,亦足搪塞了。」《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每人出洋五十元,现已凑成十分。」
分类:凑成拼凑
《國語辭典》:百家衣  拼音:bǎi jiā yī
旧俗向众邻家们求取碎布,缝制成给幼儿穿的衣裳。据说穿了此衣,可保长命。清。李鉴堂《俗语考原。百家衣》:「俗为婴儿乞零碎布帛于众邻,合以制衣,云衣之可致福,此为风由来己久。」
《漢語大詞典》:走穴
(1).指临时拼凑演员,名义上由一个或几个单位主办,而实际上由某几个人组织的文艺演出。《人民日报》1989.4.5:“这样的文艺晚会都对外标明一个或几个主办单位。实际上,晚会大多是由某几个人组织的。人们把这样的文艺演出称为‘走穴’,把‘走穴’的组织者称为‘穴头’。”
(2).谓参加这种演出。《新民晚报》1989.4.24:“今天,一些影星、舞星、歌星,包括节目主持星等等群星,也到下面‘走穴’,也可能站在‘野台子’上热闹一番。然而,人们不无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光彩往往被过重的市侩气熏黑了。”
《漢語大詞典》:补凑(補湊)
添补拼凑;添补凑足。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 陈同甫 、 陈君举 、 叶正则 多是就外面看入来;所以少精微。虽无补凑之弊,却有机敏之失。” 清 洪升 《长生殿·进果》:“[丑]第二匹实难补凑。” 鲁迅 《书信集·致周作人》:“似各本皆略有删节,今互相补凑,或较近于足本矣。”
分類:添补拼凑
《國語辭典》:砌合  拼音:qì hé
堆砌合成。宋。毛滂 遍地花。白玉阑边自凝伫词:「甚芳菲、绣得成团,砌合出、韶华好处。」
分類:堆砌拼凑
《漢語大詞典》:足曲
凑成全曲。比喻拼凑成篇。 晋 陆机 《文赋》:“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文赋》以为榛楛勿剪,庸音足曲,其识非不鉴,乃情苦芟繁也。”
《漢語大詞典》:砌累
拼凑堆砌。 宋 苏轼 《乞外补回避贾易札子》:“臣闻 贾易 购求臣罪,未有所获,只有法外刺配 颜章 、 颜益 一事,必欲收拾砌累,以成臣罪。”
分類:拼凑堆砌
《國語辭典》:攒凑(攢湊)  拼音:cuán còu
聚集、拼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游武彝山日记》:「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奇矫也。」《儒林外史》第四○回:「我的产业,攒凑拢来,大约还有七千金。」
分類:聚集拼凑
《漢語大詞典》:文剪公
指剪贴拼凑别人文章以成文的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三)》:“我情愿做一回‘文剪公’,因为事情和文章都有意思,太删节了怕会索然无味。”
《国语辞典》:拼集  拼音:pīn jí
拼凑聚合在一起。如:「裁缝师发挥创意,用零碎的布料拼集出一幅画来。」
《国语辞典》:拼贴(拼贴)  拼音:pīn tiē
拼凑黏贴。如:「这座屏风的山水图案是用贝壳拼贴而成的。」
分类:拼凑黏贴
《国语辞典》:拼组(拼组)  拼音:pīn zǔ
拼凑组合。如:「建筑工法不断翻新,不论桥梁或是房舍,都可以用拼组的方式建造。」
《国语辞典》:杂烩汤(杂烩汤)  拼音:zá huì tāng
1.将多种菜肴混杂在一起所烩成的菜汤。
2.比喻杂乱拼凑一起的事物。
《漢語大詞典》:烦琐哲学(煩瑣哲學)
(1). 欧洲 中世纪在学院中讲授的以解释天主教教义为内容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神学体系。由于采用烦琐的抽象推理的方法,所以称为“烦琐哲学”。
(2).指罗列表面现象,拼凑枯燥条文,使人得不到要领的作风和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