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济世安民(济世安民)  拼音:jì shì ān mín
拯救时世,安定百姓。《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
《国语辞典》:济世救人(济世救人)  拼音:jì shì jiù rén
拯救世人。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三。孙思邈》:「乃命其子取龙宫药方三十首与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人。」
《国语辞典》:济世之才(济世之才)  拼音:jì shì zhī cái
拯救社会国家使其脱离困顿的才能。《老残游记》第六回:「若真有点济世之才,竟自遁世,岂不辜负天地生才之心吗?」
《漢語大詞典》:击瓮图(擊甕圖)
描绘 宋 司马光 幼时打破水瓮拯救儿童故事的图画。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活人手段:“ 司马温公 童稚时与羣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登之,偶坠瓮水中,羣儿皆弃去。公则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迸,儿得不死……至今 京 洛 间为《击瓮图》。”
《國語辭典》:博施济众(博施濟眾)  拼音:bó shī jì zhòng
广施德惠,救助众人。《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宋。邢炳。疏:「君能博施济众,何止事于仁?谓不啻于仁,必也为圣人乎!」《元史。卷四。世祖本纪一》:「虽在征伐之间,每存仁爱之念,博施济众,实可为天下主。」
《國語辭典》:救亡图存(救亡圖存)  拼音:jiù wáng tú cún
拯救危亡,力图生存。如:「受到景气低迷的冲击,公司高层已召开会议,商讨救亡图存之道。」
《國語辭典》:救苦救难(救苦救難)  拼音:jiù kǔ jiù nàn
拯救人的痛苦与灾难。《水浒传》第三四回:「刘高在马上死应不得,只口里念道:『救苦救难天尊!』」《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再得相见!」
《國語辭典》:救民水火  拼音:jiù mín shuǐ huǒ
语本《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指将人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花月痕》第四七回:「谡如此来,是要救民水火,不想无民可救,只有贼可杀哩!」
《漢語大詞典》:救生局
旧时负责拯救水上遇难者和打捞尸体的机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到了下午,那救生局招人认尸的招帖,已经贴遍了城厢内外。”
《漢語大詞典》:救饥拯溺(救饑拯溺)
谓拯救饥饿和危急中的人。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諦;救饥拯溺,实吾辈天职。”
《国语辞典》:匡济之才(匡济之才)  拼音:kuāng jì zhī cái
1.人有匡正时弊、拯救社稷的才能。《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
2.具有匡时济世才能的人。如:「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匡济之才,这次组阁,众望所归。」
《漢語大詞典》:匡立
谓拯救国家,建立大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嶠 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 桓 、 文 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
《漢語大詞典》:匡攘
(1).忧惧不安貌。《九叹·逢纷》“阻相薄兮” 汉 王逸 注:“以言忠臣逢谗人,亦匡攘惶遽而窜伏也。”
(2).谓拯救国家,驱逐敌人。明史·刘宗周传:“立国之本纪已疏,何以言匡攘之略。”
《漢語大詞典》:怜拯(憐拯)
怜悯拯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象:“象战慄,无敢逃者,惟共仰树上,似求怜拯。”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二章:“彼非人歟?何不蒙怜拯若是。”
分類:怜悯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