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3,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拜扫
进拜
拜伏
即拜
拜谢
拜启
拜疏
迎拜
夕拜
拜母
三拜
朝拜
徵拜
趋拜
拜相
《國語辭典》:拜扫(拜掃)  拼音:bài sǎo
扫墓、上坟。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近世礼重拜扫,今已阙者四年矣。」《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墓在西跨塘福寿山祖茔之侧,每年春日,必挈芸拜扫。」
分類:扫墓上坟
《漢語大詞典》:进拜(進拜)
按一定的礼节给人加官升爵。后汉书·荀爽传:“视事三日,进拜司空。”新唐书·后妃传下·懿宗妃郭氏:“及即位,以妃为美人,进拜淑妃。” 宋 苏舜钦 《杜公让官表》:“臣闻朝廷之尊,本乎择吏,使才者进拜,拙者伏藏。”
《漢語大詞典》:拜伏
(1).跪拜俯伏。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南阳张伯大》:“ 晏平仲 称善与人交,岂徒拜伏而已哉!”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拜伏揖让之节,升降盘旋之容,使足叙事,无令小碎。”旧唐书·薛登传:“策第喧竞於州府,祈恩不胜於拜伏。” 叶圣陶 《一个练习生》:“我看着他的拜伏的身躯以及连连点头的脑袋,不由得一阵心酸,淌下了眼泪。”
(2).佩服的敬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石敬塘 拜见 契丹 主,请问战胜的缘故。 契丹 主说了一套以后, 石敬塘 表示拜伏,实际是藉此献媚,装出像个孝顺儿子的样。”
《漢語大詞典》:即拜
就其所在之地授予官职。汉书·赵充国传:“上乃……即拜 酒泉 太守 武贤 为破羌将军,赐璽书嘉纳其册。” 颜师古 注:“即,就也,就其郡而拜之。”晋书·竟陵王楙传:“ 楙 从之,乃自承制都督 兖州 刺史、车骑将军,表于天子。时帝在 长安 遣使者 刘虔 即拜焉。” 明 方以智 通雅·官制:“即拜,就其所在拜授也。”
《國語辭典》:拜谢(拜謝)  拼音:bài xiè
态度恭敬的致谢。《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红楼梦》第六八回:「等事妥了,少不得我们娘儿们过去拜谢。」
《漢語大詞典》:拜启(拜啓)
犹敬启。书信开头或结尾时的敬语。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拜启者:前尝由 江户 奉一书,想经察入。”如:某某拜启。
《漢語大詞典》:拜疏
上奏章。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秩满当去,诸生輙拜疏乞留。” 唐 陆龟蒙 《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若恋吾君先拜疏,为论台岳未封公。”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漢語大詞典》:迎拜
迎见礼拜。礼记·曲礼下:“君若迎拜,则还辟不敢答拜。” 郑玄 注:“迎拜,谓君迎而先拜之。”后汉书·郭伋传:“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却见十数年前一个死过的丫头出来迎拜,请 行修 坐下。”
分類:见礼礼拜
《國語辭典》:夕拜  拼音:xì bài
汉代黄门侍郎每日傍晚时,对著青琐门参拜,称为「夕拜」。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五。夕拜》:「汉给事中故事,每日暮时,入对青琐门拜,故谓之夕拜。」也称为「夕郎」。
《漢語大詞典》:夕郎
亦称“ 夕拜 ”。 黄门侍郎的别称。 汉 时,黄门郎可加官给事中,因亦称给事中为夕郎。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黄门侍郎,每日暮,向 青琐门 拜,谓之夕郎。” 唐 宋之问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诗:“清论满 朝阳 ,高才拜夕郎。”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三省纲辖·夕拜:“ 汉 给事中故事,每日暮时,入对 青琐门 拜,故谓之夕拜,亦为夕郎。”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给事郎为夕郎、夕拜。” 清 钱谦益 《祭翁太常文》:“余偕计吏,君官夕郎,握手道故,推星閲霜。”
《國語辭典》:拜母  拼音:bài mǔ
古代交谊深厚者相访时,拜谒其母的礼节。《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國語辭典》: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古时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进入后堂拜候对方母亲,表示结为通家之好。《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漢語大詞典》:三拜
长跪后两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为拜。重复三次,谓之三拜。(1)古人相见以再拜为常礼,唯遇特殊情况乃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 秦 获 晋侯 以归…… 晋 大夫三拜稽首。” 北周 宣帝 时,始改三拜为常礼。周书·宣帝纪:“﹝ 宣政 元年九月﹞詔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参阅 赵翼 陔馀丛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对众宾行礼,不及一一相拜,仅以三拜表示。仪礼·乡射礼:“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一拜。” 郑玄 注:“三拜,示徧也。” 贾公彦 疏:“三拜示徧也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 宋 道诚 释氏要览·礼数:“今释氏以三拜首,盖表三业归敬也。《智论》云: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业也。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三拜为礼数也。”
《國語辭典》:朝拜  拼音:cháo bài
1.祭拜祖先或神、佛。南朝梁。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今故赉尔鍮石澡灌,手巾为副,可以登斋朝拜,出入盥漱。」
2.君主时代官员对皇帝的觐见跪拜。《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3.拜谒、求见。《西游记》第五七回:「木叉情知是寻行者,更不题起,即先进去对菩萨道:『外有唐僧的小徒弟沙悟净朝拜。』」
《漢語大詞典》:徵拜
征召授官。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 洛阳 北部尉,迁 顿丘 令,徵拜议郎。”周书·裴宽传:“ 武成 二年,徵拜司中大夫。” 唐 刘长卿 《送梁郎中赴吉州》诗:“但愁徵拜日,无奈借留何!” 唐 韩愈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
《國語辭典》:趋拜(趨拜)  拼音:qū bài
急往拜谒。《汉书。卷三十四。韩信传》:「尝过樊将军哙,哙趋拜送迎。」也作「趋谒」。
《國語辭典》:拜相  拼音:bài xiàng
就任宰相的职位。如:「古时功臣多能封侯拜相,享尽荣华富贵」。《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蔡京自拜相后,有巨商大贾六七辈,赴阙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