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拜年  拼音:bài nián
新年行礼庆贺的礼俗。新年期间,亲友往来,彼此登门道贺,称为「拜年」。《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我年纪老了,这天气冷,我不能亲自来替亲家拜年。」
《国语辞典》:空帖拜年  拼音:kōng tiě bài nián
旧时朋友间遇到年节,不能亲自前往,派遣仆人,持名片或帖子道贺,称为「空帖拜年」。
《国语辞典》:公鸡给黄鼠狼拜年(公鸡给黄鼠狼拜年)  拼音:gōng jī gěi huáng shǔ láng bài nián
(歇后语)凶多吉少。黄鼠狼喜欢吃鸡,公鸡向黄鼠狼拜年,必定大难临头。如:「他一向视你为眼中钉,你这次去,简直是公鸡给黄鼠狼拜年──凶多吉少。」
《国语辞典》:黄鼠狼给鸡拜年(黄鼠狼给鸡拜年)  拼音:huáng shǔ láng gěi jī bài nián
(歇后语)没安好心。黄鼠狼喜食鸡,故比喻人不怀好意,别有居心。如:「他居然一反常态,突然对你大方起来,依我看,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漢語大詞典》:拜岁(拜歲)
拜年。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九》:“譬如要办 上海 居民所最爱看的‘大出丧’,本来算不得乌托邦的空想,但若脚色都回家拜岁去了,就必然底地出不出来。”
分類:拜年
《漢語大詞典》:贺朔(賀朔)
(1). 唐 宋 以元日、五月朔日、冬至行大朝会之礼,以元日、五月朔日之朝会称贺朔。新五代史·唐明宗纪:“五月己巳,朝羣臣,贺朔。” 徐无党 注:“五月贺朔,出於道家之説,自 唐 以来用之。” 明 朝则文武官员逢每月初一向皇帝行礼致贺称贺朔。《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次早, 幽王 果然出朝,羣臣贺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一章:“因为今天是十月朔日,他( 杨嗣昌 )先率领全体文武向北行四拜贺朔礼,然后才命文武官员就坐。”
(2).特指拜年。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勉承》:“今当新正元旦,当去府中贺朔。”
《國語辭典》:拜节(拜節)  拼音:bài jié
佳节时,亲友彼此来往道贺。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儒林外史》第五回:「新年不出去拜节,在家哽哽咽咽。」
《国语辞典》:走春  拼音:zǒu chūn
春节时出门拜年,称为「走春」。
《国语辞典》:飞帖(飞帖)  拼音:fēi tiě
在春节里,交游广阔的人无法亲自拜年时,便派遣仆人带著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
《国语辞典》:拜晚年  拼音:bài wǎn nián
春节过后至正月十五日以前,向人问候拜年。如:「今天是正月初七,在这儿向各位朋友拜晚年。」
《国语辞典》:拜夜节(拜夜节)  拼音:bài yè jié
旧时苏州人拜年,于傍晚时至他人家中拜年,称为「拜夜节」。清。顾禄《清嘉录。卷一。正月》:「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薄暮至人家者,谓之『拜夜节』。」
《国语辞典》:拜灯节(拜灯节)  拼音:bài dēng jié
旧时苏州人于年初十以后才去拜年的美称。因此时已接近元宵灯节,所以称为「拜灯节」。清。顾禄《清嘉录。卷一。拜年》:「初十日外,谓之『拜灯节』。」
《漢語大詞典》:拜官年
清 制,除夕清晨宫廷、官府行拜年之礼。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除夕》:“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是日清晨,皇上陞殿受贺;庶僚叩謁本管,谓之拜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