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愚拙  拼音:yú zhuó
1.愚昧笨拙。《韩非子。用人》:「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而下无愚拙之诛。」《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
2.对人自谦之辞。如:「不揣愚拙,谨献刍言。」
《漢語大詞典》:孤拙
孤僻迂拙。 宋 欧阳修 《和太傅杜相公宠示之作》:“平生孤拙荷公知,敢向公前自衒诗。” 宋 曾巩 《回傅权书》:“荒隅之中,孤拙寡偶。”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五:“飘流之质,愈远而弥疏;孤拙之心,易危而多畏。”
分類:孤僻迂拙
《漢語大詞典》:鄙拙
浅俗拙劣。晋书·王隐传:“ 隐 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 宋 苏辙 《丐者赵生传》:“今余观 赵生 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西游记》第一百回:“口占叙文,诚为鄙拙。”
《漢語大詞典》:拙速
谓用兵宁拙于机智而贵在神速。孙子·作战:“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杜牧 注:“攻取之间,虽拙于机智,然以神速为上。” 晋 张协 《杂诗》之七:“巧迟不足称,拙速乃垂名。”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闻臺军讨之,问策於 王伟 , 伟 曰:‘……兵贵拙速,宜即进军。’”
《漢語大詞典》:拙讷(拙訥)
亦作“拙吶”。 谓才疏口拙,不善应对。多用作谦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一:“伏念臣少而拙訥,老益疎愚。” 明 方孝孺 《益斋记》:“余惊骇其为奇士,而惜余拙呐不能与之往復詰难也。” 清 陈确 《气禀清浊说》:“聪明材辨者,或多轻险之流;迟钝拙呐者,反多重厚之器。”
《高级汉语词典》:性拙
生性笨拙
《漢語大詞典》:蹇拙
(1).艰难困拙;不顺利。 唐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可能因蹇拙,便合老沧浪。”《水浒传》第四二回:“这伙人再入庙里来搜看, 宋江 道:‘我命运这般蹇拙,今番必是休了。’” 清 周亮工 《甫发钱塘一仆失足溺水悼之》诗:“重来予蹇拙,独累尔烦寃。”
(2).谓文词拙劣,不通畅。 明 张居正 《遵诏自陈不职疏》:“文词蹇拙,无以参著作而藻皇猷。”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一百十五回本《忠义水滸传》……惟文词蹇拙,体製纷紜,中间诗歌,亦多鄙俗。”
《國語辭典》:鸠拙(鳩拙)  拼音:jiū zhuó
鸠拙于筑巢,故以鸠拙为自谦愚拙之词。
《漢語大詞典》:拙政
拙于为政。亦用为谦词。 晋 潘岳 《闲居赋》序:“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唐 白居易 《卧小斋》诗:“拙政自多暇,幽情谁与同?”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虽存心未格於丰穰,然拙政每存於抚字。” 清 钱谦益 《次韵答杨补见赠》之一:“休日谅未晚,拙政亦吾以。”
分類:为政谦词
《漢語大詞典》:短拙
(1).浅陋笨拙。常用作谦辞。旧五代史·唐书·卢程传:“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 宋 苏辙 《辞召试中书舍人状》:“顾臣才力短拙,重以衰残,曾未逾年,致身华近,必貽公议,难以自安。”
(2).谓短拙之见。 宋 司马光 《三省咨目》:“ 光 比日牵强入朝,欲与诸公商议数事,贡其短拙,以求采择。”
《漢語大詞典》:拙守
安于愚拙,不取巧。 宋 范仲淹 《依韵酬益利钤辖马端左藏》:“拙守自惭成木强,宦游谁嘆仅蓬飘。”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外耀恩荣,内藏拙守,於臣何所不足,愧臣无以仰承。” 明 袁宏道 《七夕偶成》诗之二:“不用丐灵乌鹊,唯宜拙守斑鳩。”
《國語辭典》:拙计(拙計)  拼音:zhuó jì
不高明的计谋。唐。杜甫〈咏怀诗〉:「多忧污桃源,拙计泥铜柱。」《三国演义》第七回:「子柔之言,直拙计也。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
分類:笨拙计谋
《高级汉语词典》:补拙
弥补愚钝
《漢語大詞典》:百拙
事事笨拙。 宋 黄庭坚 《和答魏道辅寄怀》之十:“机巧生五兵,百拙可用过。” 元 萨都剌 《鹦鹉曲》:“偶然持赠百拙人,眉眶眼精生丑色。”
分類:事事笨拙
《漢語大詞典》:抱拙
持守愚拙。谓不投机取巧。古尊宿语录:“ 云峯 悦禪师 语録《颂古》:‘抱拙 少林 已九年, 赵州 忽长庭前柏,可怜无限守株人,寥寥坐对千峯色。’” 元 揭傒斯 《题〈渊明抚松图〉》诗:“抱拙辞下邑,旷然获所安。” 清 宗元豫 《七夕集晓榭》诗:“白头甘抱拙,那望鹊桥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