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68,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报状
厚报
驰报
秋报
报聘
报更
报贶
报时
阳报
谍报
鹊报
报酬
飞报
实报
报君知
《國語辭典》:报状(報狀)  拼音:bào zhuàng
1.报告事由的书牍。唐。王建〈赠华州郑大夫〉诗:「报状拆开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
2.报告事情的原委。《儒林外史》第四回:「来到南海县前一个关帝庙前戏台底下,和尚同妇人拴做一处。候知县出堂报状。」
分類:邸报
《漢語大詞典》:厚报(厚報)
(1).重重地酬答。汉书·栾布传:“於是尝有德,厚报之;有怨,必以法灭之。” 唐 柳珵 《上清传》:“ 竇 公下阶,大呼曰:‘树上君子,应是 陆贄 使来。能全老夫性命,敢不厚报。’”
(2).优厚的酬劳。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妾有墓在正南所开池处,君戒役夫勿伤吾墓,当有厚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船上人多,切勿明言!小弟当有厚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登里可汗 助 唐 内战,有战胜的威名,得马市的厚报。”
《高级汉语词典》:驰报
疾驰传报
《漢語大詞典》:秋报(秋報)
(1).古代秋日祭祀社稷,以报神祐。诗·周颂·良耜序:“良耜,秋报社稷也。” 汉 班固 《白虎通·社稷》:“岁再祭之何?春求秋报之义也。”
(2).秋季得到的报答。指收获。 宋 黄庭坚 《按田》诗:“春秧百顷秔,秋报十仓穫。”
《國語辭典》:报聘(報聘)  拼音:bào pìn
一种外交礼节。为答谢邻国的来访,而前往该国访问。《左传。宣公十年》:「诸侯之师伐郑,取成而还,秋,刘康公报聘。」也作「报命」。
《漢語大詞典》:报更(報更)
犹报偿,报应。吕氏春秋·先识:“ 周 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陈奇猷 校释:“此鼎之所以著饕餮有首无身者,盖象徵残害人者,其报偿立见。”
《漢語大詞典》:报贶(報貺)
见“ 报况 ”。
《漢語大詞典》:报况(報況)
亦作“ 报貺 ”。 回赐;酬赠。汉书·夏侯胜传:“上天报况,符瑞并应。” 颜师古 注:“况,赐也。” 明 孙梅锡《琴心记·誓志题桥》:“倘有此日,报貺非轻,小小谢仪,幸先挥顿。”
《國語辭典》:报时(報時)  拼音:bào shí
报告时间。如电信局设有一一七报时台。
《國語辭典》:阳报(陽報)  拼音:yáng bào
显明的报应。《淮南子。人间》:「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漢語大詞典》:阴报(陰報)
(1).暗中报复。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弘 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 弘 有却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於 胶西 ,皆 弘 之力也。”
(2).迷信谓在阴间得到报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那阴报事也儘多,却是在幽冥地府之中,虽是分毫不爽,无人看见。”
《國語辭典》:谍报(諜報)  拼音:dié bào
运用间谍蒐集各种情报,以秘密方法报告其政府当局或其雇主,作为研究、判断或行动的参考。《宋史。卷四三。理宗本纪三》:「淮安主簿周子镕,久俘于北,数遣蜡书谍报边事。」
《國語辭典》:鹊报(鵲報)  拼音:què bào
喜鹊的叫声。比喻喜兆。唐。元稹〈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蛛悬丝缭绕,鹊报语詀諵。」
《國語辭典》:报酬(報酬)  拼音:bào chóu
对做事的人所提供的酬资、回馈。如:「帮忙别人,别老想著要得什么报酬。」
《國語辭典》:飞报(飛報)  拼音:fēi bào
急速报告。元。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贫道已曾差能行快走夜不收往军前打探去了,著他一见输赢,便来飞报。」《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正商议间,忽流星马飞报祸事。」
分類:迅速报告
《国语辞典》:实报(实报)  拼音:shí bào
依实际数目的多寡呈报。如:「实报多少」。
《國語辭典》:报君知(報君知)  拼音:bào jūn zhī
算命占卦的盲人所持的圆铜片,用小锤碰击,以报人知。《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忽听得街上当当的敲响。响的这件东西,唤做『报君知』,是瞎子卖卦的行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恰遇一个瞽目先生敲著报君知走将来。」也称为「打铛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