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吊恤(弔恤)
见“ 弔恤 ”。
亦作“ 弔卹 ”。 慰问抚恤。旧唐书·陆贽传:“然后弔恤死义,慰犒有功,绥辑黎蒸,优问耆耋,安定反侧。” 宋 叶适 《陈叔向墓志铭》:“漕檄令输银绢耳,无预弔卹,必若改服,须奏闻也。” 宋 刘跂 《昭雪先公谢执政启》:“贬降之秩未还,弔恤之恩尚闕。”
分類:慰问抚恤
《漢語大詞典》:恤问(卹問)
抚恤慰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 ,復加卹问,稍益衰微,不絶如綫。”
分類:抚恤慰问
《國語辭典》:赐恤(賜卹)  拼音:sì xù
1.给予抚恤。《后汉书。卷六。孝质帝纪》:「若无家属及贫无资者,随宜赐恤,以慰孤魂。」
2.旧日官吏死后给予恤典或追赠官爵,称为「赐恤」。
《國語辭典》:隐亲(隱親)  拼音:yǐn qīn
1.谨慎选择,事必躬亲。《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刺史举所部,郡国太守相举墨绶,隐亲悉心,勿取浮华。」
2.抚恤慰爱。《后汉书。卷四一。钟离意传》:「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漢語大詞典》:追恤
亦作“追卹”。 谓补行抚恤。宋史·儒林传四·杨泰之:“与其追恤於后,固不若举行於今也。”
分類:抚恤
《漢語大詞典》:恤录(卹録)
抚恤记功。 明 归有光 《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之一:“言官加恤録之恩,方士致左道之辟。”
谓予以抚恤,并记其功。明史·宋濂传:“﹝ 濂 ﹞久死远戍,幽壤沉沦,乞加卹録。”
《漢語大詞典》:吊抚(弔撫)
存问抚恤。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及 真宗 即位,会 继迁 为 罗潘友 所杀, 真宗 因洗涤其罪,弔抚其孤,赐之节鉞,使长不毛之地。”
分類:存问抚恤
《國語辭典》:优抚(優撫)  拼音:yōu fǔ
大陆地区指对烈士家属、军人家属、残废军人等的优待和抚恤。
《漢語大詞典》:营恤(營恤)
亦作“ 营卹 ”。 救济;抚恤。后汉书·庞参传:“苟贪不毛之地,营恤不使之民。”《晋书·儒林传·杜夷》:“今遣吏宣慰,郡可遣一吏,县五吏,恒营卹之,常以市租供给家人粮廩,勿令闕乏。”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宗室诗人:“国家厚待天潢,岁费数百万,凡宗室婚丧,皆有营恤。”
分類:救济抚恤
《漢語大詞典》:贷恤(貸卹)
赈施抚恤。宋书·孝武帝纪:“东诸郡大旱,壬寅,遣使开仓贷卹,听受杂物当租。”
分類:抚恤
《國語辭典》:旌恤(旌卹)  拼音:jīng xù
表彰死者的功德并抚恤其遗族。如:「这次任务中殉职的人员,政府将会从优旌恤。」
《漢語大詞典》:赏恤(賞卹)
奖赏、抚恤。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爱惜满洲士卒:“上尝憮然曰:‘吾廿年之久,始得获一 满洲 士卒之用,何可不厚卹也?’故当时时加赏卹,至为之代偿债务,凡抚字之术,无不备施。”
分類:奖赏抚恤
《漢語大詞典》:恤赉(卹賚)
安抚赐予;抚恤赏赐。 唐 卢子 《逸史·齐映》:“ 齐公 拜谢。自后数往,皆有卹賚。”明史·何文辉传:“遣官营葬 滁州 东沙河 上,卹賚甚厚。”
《漢語大詞典》:恤赠(卹贈)
抚恤封赠。《宋史·隐逸传上·魏野》:“国家举旌赏之命,以辉丘园;申卹赠之恩,用慰泉壤。”
分類:抚恤封赠
《漢語大詞典》:议恤(議恤)
亦作“ 议恤 ”。 对立功殉难人员,评议其功绩,给予褒赠抚恤。 明 吴尚默 《核叙平蜀功罪疏》:“皆委身殉国,置成败利钝於弗顾者,所当照例从优议卹,以旌忠勤者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 同治 三年,护理 浙江 巡抚、布政使 蒋公 益澧 以其事闻,詔从优议恤。”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楚材兵轮管带首先开砲之 孟宪德 ,业已病故,不及身邀显擢,仅得从优议卹。”
见“ 议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