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合伙人
与人合作经营一种企业、生意或参与同一活动的人,一起工作的人
与别人共同从事于任何活动的人
以赢利为目的共同经营某项营业而合伙的两人或多人中的一个
被认为类似于与他人具有共同的权利与义务的这种伙伴的人(如在一企业中)
由合伙组织结合在一起的
一个与另一位合作或协助他执行任务或为他服务的人
同伙,作为共享者而与另一人联合的人
《漢語大詞典》:边防部队
在边疆驻守并执行军事任务的军队。世界上多数国家编有边防部队,但名称和编制不尽相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严守国界,保卫边疆;负责边境巡逻、值勤和管理;处理边境涉外事务;参加边疆社会主义建设等。
《漢語大詞典》:别动队(别動隊)
谓离开主力单独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亦特指武装特务组织。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七节:“ 李全 统率的抗 金 民兵变成了 蒙古 侵 宋 的别动队,性质完全不同了。” 王统照 《旗手》:“最令他们耽心的是敌人的别动队不时出没,乡间的土匪乘时而动。”
《國語辭典》:查哨  拼音:chá shào
检查岗哨的卫兵或警察执行任务的情形。
《漢語大詞典》:常务委员会
(2) 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代表大会日常工作的委员会
(3) 考虑一个特定阶段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问题的委员会。特指一个立法机构的常设委员会
《漢語大詞典》:财产保全
民事诉讼中,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对争议涉及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方法加以保全的措施。当事人提出申请的,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法院驳回申请。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对方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漢語大詞典》:财政结余
也称“预算结余”。各级财政机关执行年度预算收支的结余。在各级总预算单位中,其年终的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等的全年收入合计,大于其预算支出、上解支出、补助支出等的全年支出合计,其差额即为本年财政结余。
《漢語大詞典》:爆破手
使用爆炸药包的士兵
执行爆炸任务者。如从事以炸药进行爆炸工作的人
《漢語大詞典》:保外执行(保外執行)
办理取保手续,并经批准后实施的监外执行。是罪犯在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如患严重疾病、怀孕等)下,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场所执行刑罚,而暂时采取的特别执行方法。保外执行期间计入刑期。保外执行的原因消失后,如刑期未满,应将罪犯收回监狱或者其他场所执行。
《漢語大詞典》:地方部队
也称“地方军”。在一定的地区性范围内执行军事任务的军队。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编有地方部队,但名称和编制不尽相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地方部队隶属于省军区。平时主要负责本地区的警卫、守备和维持地方治安任务,开展训练民兵和群众工作;战时主要配合野战军作战,并且率领民兵就地坚持斗争,随时准备改编为野战军。
《國語辭典》:枪毙(槍斃)  拼音:qiāng bì
以枪射死。如:「谋害多条人命的凶手,已于今天凌晨枪毙。」也作「枪决」、「鎗毙」、「鎗决」。
《國語辭典》:鎗毙(鎗斃)  拼音:qiāng bì
用鎗射杀,是执行死刑的一种方法。如:「今天枪毙了一名劫匪。」也作「枪毙」、「枪决」、「鎗决」。
《國語辭典》:派驻(派駐)  拼音:pài zhù
派遣驻守。如:「他被派驻至邻国,负责两国邦交事宜。」
《國語辭典》:陪绑(陪綁)  拼音:péi bǎng
1.古时处决人的时候,把囚犯和应处决的人一同绑至刑场,用来警惕囚犯,称为「陪绑」。如:「经过这次陪绑,他吓得说不敢再做坏事了。」
2.引申为随同受苦。
《漢語大詞典》:十直日
指一月中规定禁止执行死刑、屠宰、渔钓的十天。此法始于 唐 律。 唐 长孙无忌 《唐律疏议·断狱下》:“其所犯虽不待时,若於断屠月,谓正月、五月、九月;及禁杀日,谓每月十直日,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虽不待时,於此月日,亦不得决死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武德 二年正月甲子下詔曰:‘……自今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十直日,竝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断屠杀。’”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今断狱律疏议列此十日谓之十直日。”道家以此十直日为明真斋日。参见“ 十斋日 ”。参阅云笈七籤卷三七。
《國語辭典》:数罪并罚(數罪併罰)  拼音:shù zuì bìng fá
同一犯人于裁判确定前犯二种以上之罪,应分别宣告其刑,而依其所判定之刑,合并定其应执行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