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独居监禁(独居监禁)  拼音:dú jū jiān jìn
一种监狱执行徒刑或拘役等的监禁制度。即受刑人独自监禁于一个房间之内。
《国语辞典》:名誉职(名誉职)  拼音:míng yù zhí
不受薪俸也不实际执行职务的荣誉职位。如名誉理事、名誉顾问等。
《国语辞典》:警政署  拼音:jǐng zhèng shǔ
隶属于内政部,执行全国警察行政事务,指挥监督全国各地警察机关执行警察任务,并掌理全国性的一般警察、保安警察、外事警察、国境警察、刑事警察及各种专业警察业务。
《国语辞典》:监察人(监察人)  拼音:jiān chá rén
公司法称股份有限公司中,负责监督董事会执行业务及会计等事项的人。经由股东大会就股东中选任。
《国语辞典》:假执行(假执行)  拼音:jiǎ zhí xíng
民事案件通常以判决确定后执行为原则,若债权人恐中途生变,得于一审胜诉后,依法向法院声请先为执行。但胜方须事先提供约三分之一的担保金额始得执行,称为「假执行」。
《国语辞典》:流程图(流程图)  拼音:liú chéng tú
1.用特定的符号,显示操作或计画执行步骤的简单图形。如:「电脑流程图」。
2.化学上将各单元化学变化连贯,来显示化工的程序。
《国语辞典》:控制卡  拼音:kòng zhì kǎ
1.在执行电脑程式时与作业系统沟通的一种打孔卡片。上面载有包括输入资料或用于修改程式的特别参数,或者对通用程式做特殊应用的指令。
2.电脑中控制外部设备的介面卡。
《国语辞典》:行刑场(行刑场)  拼音:xíng xíng cháng
执行死刑的地方。
分类:执行死刑
《国语辞典》:行政官  拼音:xíng zhèng guān
执行行政事务的官吏,可分为政务官及事务官。
《国语辞典》:行政权(行政权)  拼音:xíng zhèng quán
1.政府推行政务与执行法律的权力。
2.政府五种治权之一,即处理国家政务之权,由行政院掌理。在国父所倡的五权宪法中,与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四权并立。
《国语辞典》:听音哨(听音哨)  拼音:tīng yīn shào
依作战需要而设立执行警戒任务的哨所。在特殊地区,科技侦察设备无法使用时,守备人员在隐蔽处,设立特殊装置,听取其响动的声音,来辨别测知敌人的行动。
《国语辞典》:搜索票  拼音:sōu suǒ piào
法律上指法院执行搜索时,由发票官签名,记载应搜查的处所或身体的书状。
《国语辞典》:司法权(司法权)  拼音:sī fǎ quán
执行法律、解释法律及决定某种行为是否合法之权,为中央政府五种治权之一。在国父所倡的五权宪法中,司法权与行政、立法、考试、监察四权并立,由司法院及各级法院掌理。
《漢語大詞典》:风行雷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鉤党严者,风行雷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 东溪 望望忙行边。” 郑观应 《盛世危言·禁烟上》:“倘再届期不改,立发边远充军,以儆效尤而除积弊。风行雷厉,孰復甘蹈刑章哉?” 茅盾 《路》:“戒严令风行雷厉。不准集会,也不准罢课。”
《漢語大詞典》:风宪官(風憲官)
指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明史·刑法志一:“初詔内外风宪官,以讲读律令一条,考校有司。”《六部成语·吏部》:“风宪官。”注:“风闻奏事执掌法度之官,即御史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今时司法者,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按察司;行政者,有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此一官而用定名者也。然自其相联相属言之,则前者皆可云风宪官,后者皆可云地方官。”参见“ 风宪 ”。
《國語辭典》:风宪(風憲)  拼音:fēng xiàn
1.风纪法度。《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
2.掌管风纪的官吏。唐。张谓 送韦侍御赴上都诗:「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
3.比喻庄严。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二出:「到长安日边,果然风宪,九街三市排场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