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执杖(執杖)
旧时父母之丧,举行葬仪时手持丧棒,谓之“执杖”。 元 本 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斑衣罢想,纵然归去,又怕带麻执杖。”湘剧《琵琶上路》:“为儿子的不能够披麻执杖。”
《漢語大詞典》:明火执杖(明火執杖)
同“ 明火执仗 ”。 《西游记》第四十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将我财帛尽情劫掳,把我父亲杀了。”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并非明火执杖,怎么便算是强盗呢?” 夏衍 《秋瑾传》序幕:“不巧 平阳 、 瑞安 又闹了教案,昨天 南乡 的愚民听信了谣言,明火执杖的去攻打教堂,结果反被教民枪毙了五个。”
分類:序幕
《國語辭典》:五百  拼音:wǔ bó
职官名:(1)古代军队以五人为伍,一伍之长称为「五百」。也称为「伍伯」、「伍长」。(2)古代户籍以五户为伍,负责管理一伍的人称为「五百」。也称为「伍伯」、「伍长」。(3)地方官府差役兵卒。《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曹节传》:「节弟破石为越骑校尉,越骑营五百妻有美色。」宋。刘宰〈野犬行〉:「叫呼五百烦里闾,浅土元不盖头颅。」
《國語辭典》:问事(問事)  拼音:wèn shì
1.行刑的吏卒。《资治通鉴。卷一七七。隋纪一。文帝开皇十年》:「每于殿庭棰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尝怒问事挥楚不甚,即命斩之。」
2.刑具。《孤本元明杂剧。勘金环。第四折》:「张千,将问事来,我则理会的王条依正行。」《水浒传》第六二回:「行刑问事人倾胆,使索施枷鬼断魂。」
《漢語大詞典》:问事杖(問事杖)
刑杖。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充 , 咸熙 中为中护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李孚传》:“及到 梁淇 ,使从者斫问事杖三十枚,繫著马边。”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九年:“ 孚 斫问事杖,繫著马边。” 胡三省 注:“问事杖,问事所执杖也。”
分類:刑杖
《國語辭典》:伍伯  拼音:wǔ bó
1.职官名:(1)古代军队以五人为伍,一伍之长称为「伍伯」。也称为「五百」、「伍长」。(2)户籍以五户为伍,负责管理一伍的人称为「伍伯」。也称为「五百」、「伍长」。(3)地方官府差役兵卒。《续汉书志。第二九。舆服志上》:「大车,伍伯璅弩十二人,辟车四人,从车四乘。」唐。韩愈寄卢仝〉诗:「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也称为「五百」。
2.春秋时代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霸主。汉。王充《论衡。自纪》:「尧舜之典,伍伯不肯观,孔墨之籍,季孟不肯读。」也作「五霸」、「五伯」。
《漢語大詞典》:逊衣(遜衣)
清 代銮驾仪卫卤簿中抬轿执杖的人所穿的衣服。《清会典·銮仪卫·骑驾卤簿》:“凡校尉,有军尉、有旗尉、有民尉,各服其逊衣以执事。”原注:“逊衣之制,舁輦舁舆之旗尉,冬冠二,有豹皮,有黑毡,夏冠一,顶皆用鏤花铜座,上植明黄翎。执仗鸣鞭控马驭象之军尉、旗尉、民尉冠同。”
《漢語大詞典》:金刚力士(金剛力士)
佛之侍从力士。也称密迹金刚或执杖药叉。 南朝 梁 宗懍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竝击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原注:“金刚力士,世谓佛家之神。按《河图玉版》云:天立四极,有金刚力士,兵长三十丈。”
执杖梵志
【佛学大辞典】
(人名)手所持之杖似人头,此梵志击杀目连。鼻奈耶二曰:「执杖梵志,手所持杖似人头。」(参见:摩诃目犍连)
执杖药叉
【佛学大辞典】
(异类)门胁之金刚力士,律云执杖药叉。(参见:二王)
二王
【佛学大辞典】
(图像)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子名净意,得第一筹,拘留孙佛是也。得第四筹者,释迦佛也。乃至得最后之筹者楼由佛也(他经曰楼至)。时后二子,兄为法意曰:吾自誓当诸人成得佛时为金刚力士亲近于于佛,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不怀疑结。弟为法念曰:愿诸仁成佛道,则身当劝助法轮使转。其时之勇群王,即过去之定光如来是也;其时之诸子即此贤劫中之千佛是也;其法意太子即今之金刚力士,名为密迹者是也;其法念太子即今之梵王是也;彼时圣王之中宫夫人婇女即今之诸来会者是也。」(金光明文句记六,谓出于正法念经,误也。检七十卷正法念经无此文)依此本缘,则金刚力士唯为一人。故知礼之金光明文句记六曰:「据经唯一人,今状于伽蓝之门为二像者,夫应变无方,多亦无咎。」但以此为二像者,亦据佛说。毗奈耶杂事十七曰:「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吾欲庄饰。(中略)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夜叉新译作药叉)。然嘉祥之法华义疏十二,谓金刚力士为楼至佛之化身。又禅录皆为青叶楼至二佛之化身,此未审见宝积经文之误也。禅录之误,本于陆游之入蜀记。【又】密宗以爱染明王与不动明王并称曰二王。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
目犍连为执杖梵志所杀
【佛学大辞典】
(传说)佛涅槃之先,上足二弟子先涅槃者,三世诸佛之常法也。舍利弗目连既知佛将涅槃,夏坐竟将般涅槃。是时尊者大目犍连入罗阅城乞食,执杖梵志遥见目连来,各各相谓曰:此是沙门瞿昙弟子,彼弟子中无出此人上者,我等盍共围打杀之。诸梵志共围打之,烂尽,苦恼甚。是时目连以神通还祇洹精舍,至舍利弗所。舍利弗言:于世尊弟子中为神足第一,何不以神足避之?目连曰:我宿业极重,我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通耶?我极患疼痛,来辞汝,取般涅槃。舍利弗言:汝今少停,我当先取灭度。舍利弗乃至世尊所辞,去而至本生处,为亲戚乡人说法,遂取灭度。目连亦至世尊所辞,去而至本生处说法,取灭度(增一阿含经十八十九)。时阿阇世王闻梵志打杀目连,极瞋怒。告大臣曰:索彼外道焚杀之。目连闻之,报曰:大王不可作是事,我先作业,注来于身,非可代受。王曰:尊命难违,若捉得当但使出国(毗奈耶杂事十八)。然目连弟子马宿满宿二人,为所谓六群比丘之随一,闻师打杀,愤怒不堪,身毛悉竖,以大力士力,尽捕执杖梵志杀之(戒因缘经二,毗婆沙论四)。时诸苾刍皆有疑,请于世尊言:圣者目连有何业,而外道粉碎其身?世尊曰:往古为婆罗门子,淫溺其妇,于母不孝。一日怒母,发恶语曰:如何得勇力人,打彼身形。依此粗恶语,于五百生中,常被打碎。今日虽證圣道为神通第一,然犹受此报(毗奈耶杂事十八)。又曰:彼昔为弊魔时,数数触娆拘楼孙佛上足弟于尊者毗楼,化作小儿以大杖击彼首,使之流血。即时堕大地狱,以斯宿业,今日为释迦文佛上足,为外道所打杀(魔娆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