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假借 拼音:jiǎ jiè
1.借用。《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崔慰祖传》:「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常为辞。」《南史。卷七二。文学传。袁峻传》:「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五十纸。」
2.凭借、借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3.宽容。《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
4.六书之一。语言中某些字有音无字形,而借用同音字来表达。如「令」本为发号之义,借为县令之令;「长」本为久远之义,借为县长之长。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凭借、借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3.宽容。《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
4.六书之一。语言中某些字有音无字形,而借用同音字来表达。如「令」本为发号之义,借为县令之令;「长」本为久远之义,借为县长之长。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托事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所说三种观法之一。如观王舍城为心王观万二千为人十二处之千如,一一事相入心而悟解为真理的,谓之托事观。华严宗所谓十玄中之托事显法生解门也。(参见:观法)
(术语)台家所说三种观法之一。如观王舍城为心王观万二千为人十二处之千如,一一事相入心而悟解为真理的,谓之托事观。华严宗所谓十玄中之托事显法生解门也。(参见:观法)
托事显法生解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十玄门之一。同于天台宗之托事观。托于浅近事相而显深妙法理之法门也。密教事相门之标帜,全属于此门。(参见:玄门)
(术语)华严宗所立十玄门之一。同于天台宗之托事观。托于浅近事相而显深妙法理之法门也。密教事相门之标帜,全属于此门。(参见:玄门)
托事观法
【三藏法数】
谓托王舍、耆阇崛山等事而为观也。名从事立,借事为观,以导执情,故名托事观。(王舍等事,表对观法者,王表心王,舍表五阴舍,即是令观五阴也。梵语耆阇崛,华言灵鹫。若表对者,灵表心王,鹫表受想行,山表色阴,亦是令观五阴也。)
谓托王舍、耆阇崛山等事而为观也。名从事立,借事为观,以导执情,故名托事观。(王舍等事,表对观法者,王表心王,舍表五阴舍,即是令观五阴也。梵语耆阇崛,华言灵鹫。若表对者,灵表心王,鹫表受想行,山表色阴,亦是令观五阴也。)
托事显法生解门
【三藏法数】
谓寄托一事,即显无尽法门,令人深生信解。疏云:自在即称为王,润益即名法云。金色世界即是本性,弥勒楼阁即是法门。胜热婆罗门火聚刀山,即是般若。是也。(梵语弥勒,华言慈氏。胜热婆罗门者,即善财五十三参中,第九参之善知识也。)
谓寄托一事,即显无尽法门,令人深生信解。疏云:自在即称为王,润益即名法云。金色世界即是本性,弥勒楼阁即是法门。胜热婆罗门火聚刀山,即是般若。是也。(梵语弥勒,华言慈氏。胜热婆罗门者,即善财五十三参中,第九参之善知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