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有鬼
谓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或阴谋。 杜鹏程 《铁路工地上的深夜》:“ 老赵 心虚口松地说:‘抛锚了!’总指挥看见引擎盖盖得好好的,就说:‘有鬼!抛锚了,你统着手站在这儿等谁背你走?’”如:他说话吞吞吐吐的,心里一定有鬼。
《國語辭典》:比拟(比擬)  拼音:bǐ nǐ
1.比较。如:「难以比拟」、「无可比拟」。
2.本来打算。唐。无名氏〈鹊踏枝。叵耐灵鹊〉词:「比拟好心来报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3.以类似的事物相比附,修辞学上称为「转化」。参见「转化」条。
《國語辭典》:远谋(遠謀)  拼音:yuǎn móu
深远的谋虑。《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唐。贾至 送友人使河源诗:「举酒有馀恨,论边无远谋。」也作「远图」。
《國語辭典》:欲待  拼音:yù dài
想要、期望。《董西厢》卷一:「又没个亲知为伴侣,欲待散心没处去。」也作「欲要」。
分類:想要打算
《國語辭典》:运用(運用)  拼音:yùn yòng
根据事物的特性而加以利用。如:「运用自如」。
《國語辭典》:预备(預備)  拼音:yù bèi
事前准备。《儒林外史》第二○回:「弟妇一倒了头,家里一个钱也没有,我店里是腾不出来,就算腾出些须来,也不济事。无计奈何,只得把预备著娘的衣衾棺木都把与他用了。」《红楼梦》第四○回:「恐怕老太太高兴,索性把船上划子、篙桨、遮阳幔子,都搬了下来预备著。」也作「豫备」。
《漢語大詞典》:久计(久計)
长久的打算。 宋 苏轼 《与程正辅》:“某凡百如昨,北徙已絶望,作久计矣。”《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今夕当归舍中,谋为久计。”
分類:长久打算
《漢語大詞典》:谋画(謀畫)
亦作“ 谋划 ”。
(1).谋略,打算。后汉书·马援传:“帝乃召 援 计事, 援 其言谋画。”隋书·李景传:“仪同三司 侯莫 陈乂 多谋画,工拒守之术。” 唐 柳宗元 《对贺者》:“夫为天子尚书郎,谋画无所陈,而羣比以为名,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
(2).筹谋策划。后汉书·刘瑜传:“ 竇武 欲大诛宦官,乃引 瑜 为侍中,又以侍中 尹勋 为尚书令,共同谋画。”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先是 贯 在北境,约 赵良嗣 归国,以副使印给凭,令边臣不得阻障。 良嗣 既至, 贯 引居清职,听其谋画。” 峻青 《海啸》第三章:“在战斗发起之前,在审慎地估量敌我形势,谋划如何争取胜利的时刻。”
《國語辭典》:他心  拼音:tā xīn
他意、别意。《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前者非布袭兖州,怎解此郡之祸?今彼穷而投我,岂有他心?」
分類:打算异心
《漢語大詞典》:行计(行計)
(1).计议。汉书·陈平传:“二人既受詔,驰传未至军,行计曰:‘ 樊噲 帝之故人,功多,又 吕后 女弟 吕须 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即恐后悔。寧囚而致上,令上自诛之。’”
(2).出行的打算。 宋 柳永 《忆帝京》词:“也拟把却回征轡,又争奈已成行计。”
《漢語大詞典》:国谋(國謀)
(1).关于国事的谋划。战国策·赵策二:“寡人宫居,属於师傅,不得与国谋。”
(2).为国家打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
《國語辭典》:私言  拼音:sī yán
个人的言论、见解。唐。韩愈 原道:「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漢語大詞典》:成谋(成謀)
成算。指已定的计划、打算。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人无定志,事无成谋,当此艰危,岂不误事?”《东周列国志》第二七回:“君已许夫人,杀太子而立 奚齐 ,有成谋矣。”
《國語辭典》:左计(左計)  拼音:zuǒ jì
不适当的策画。《古今韵会举要》卷一五:「策画不适事宜曰左计。」
《漢語大詞典》:二图(二圖)
另作打算,另有图谋。左传·襄公七年:“ 楚 人执 公子黄 矣!君若不来,群臣不忍社稷宗庙,惧有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