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23,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三才
雄才
才难
仙才
才力
才见
长才
才调
才思
清才
才气
才猷
群才
公才
才识
《國語辭典》:三才  拼音:sān cái
1.天、地、人。《易经。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晋。潘岳 西征赋:「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此三才者,天地人道。」也称为「三极」。
2.三位齐名的才子:(1)晋代的潘滔、刘舆与裴邈。《晋书。卷六二。列传。刘琨》:「时称越府有三才:潘滔大才,刘舆长才,裴邈清才。」(2)北齐的魏收、温子升与刑子才。《北史。卷五六。列传。魏收》:「与济阴温子升,河间刑子才齐誉,世号三才。」
《漢語大詞典》:雄才
亦作“ 雄材 ”。
(1).出众的才能。后汉书·郑太孔融等传论:“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埶彊,则皇器自移矣。” 唐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三国演义》第五回:“ 温侯 吕布 世无比,雄才四海夸英伟。” 陈毅 《吟反攻形势》:“反攻形势见远略,动员羣众赖雄才。”
(2).指才能出众的人。 唐 杜甫 《冬到金华山观》诗:“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國語辭典》:才难(才難)  拼音:cái nán
人才难得。《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抱朴子。外篇。尚博》:「古人叹息于才难,故谓百世为随踵。」
《國語辭典》:仙才  拼音:xiān cái
1.成为神仙的资质。《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六》:「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2.比喻清逸的才思。唐。李白〈游太山〉诗六首之一:「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國語辭典》:才力  拼音:cái lì
1.才华、能力。《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
2.钱财的数量。《文选。鲍昭。芜城赋》:「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也作「财力」。
《韵府拾遗 霰韵》:才见(才见)
杨弘贞棘猴赋实兮若虚的尔才见
《國語辭典》:长才(長才)  拼音:cháng cái
特出、专精的才能。如:「一展长才」。
分類:优异才能
《國語辭典》:才调(才調)  拼音:cái diào
才华格调。唐。李商隐 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隋书。卷五八。许善心传》:「才调极高,此神童也。」
分類:才气文才
《國語辭典》:才思  拼音:cái sī
才气与情思。多指诗文的创作能力。如:「才思敏捷」。《南史。卷二八。列传。褚裕之》:「少孤贫,笃志好学,有才思。」《红楼梦》第七八回:「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
《漢語大詞典》:清才
(1).卓越的才能。 唐 刘禹锡 《裴相公大学士见示因命追作》诗:“不与王侯与词客,知轻富贵重清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只有东邻 鱼 家 惠兰 义妹,清才掇露,藻思霞蒸,每有所作,不在奴家之下。” 欧阳予倩 《孔雀东南飞》第四场:“你敦厚温柔多文采,诗书织锦显清才。”
(2).品行高洁的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太傅府有三才: 刘庆孙 长才, 潘阳仲 大才, 裴景声 清才。”
《國語辭典》:才气(才氣)  拼音:cái qì
表现于外面的才能或才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文明小史》第一四回:「三位老弟才气很大,我有点羁束不下,不如府上另请高明罢。」
《漢語大詞典》:才猷
才能谋略。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我空有凌云志气,治世才猷,怎生施展也呵!”清史稿·选举志三:“次用策论,使通达古今之事变,以察其才猷。”
分類:才能谋略
《漢語大詞典》:群才
有才能的人们。列子·仲尼:“士夫不闻 齐 鲁 之多机乎?有善治土木者,有善治金革者,有善治声乐者,有善治书数者,有善治军旅者,有善治宗庙者,羣才备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三:“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羣才。”
分類:有才才能
《漢語大詞典》:公才
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又名之曰:‘ 孙 ( 孙礼 )疏亮亢烈,刚简能断, 卢 ( 卢毓 )清警明理,百练不消,皆公才也。’” 唐 刘长卿 《哭陈歙州》诗:“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参见“ 公才公望 ”。
分類:三公才能
《國語辭典》:公才公望  拼音:gōng cái gōng wàng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指三公或辅弼大臣的才识和名望。《梁书。卷二一。王暕传》:「时文宪作宰,宾客盈门,见暕相谓曰:『公才公望,复在此矣。』」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卷七四:「然公才公望,圣主探知,卿贰之迁,定当不远。」
《國語辭典》:才识(才識)  拼音:cái shì
才华器识。《三国演义》第一二○回:「皓才识明断,堪为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