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23,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储才
才命
才谋
马才
兼才
隽才
才谞
抱才
众才
八斗才
忌才
才将
王佐才
粗才
粗才
《漢語大詞典》:储才(儲才)
亦作“ 储材 ”。 积聚人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慨祖宗之立法,广学校以储才。” 清 钱谦益 《嘉禾黄君五十序》:“因以知先朝储才馆阁,良有深意。”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南书房:“列圣遵依祖制,宠眷不衰,为木天储材之要地也。”
分類:积聚人才
《漢語大詞典》:才命
才能和命运。旧多用于怀才不遇,命运不济。 唐 杜甫 《别苏徯》诗:“故人有游子,弃掷傍天隅。他日怜才命,居然屈壮图。”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词:“有解忆 长安 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漢語大詞典》:才谋(才謀)
才能和谋略。 宋 范仲淹 《依韵酬益利钤辖马端左藏》:“滥登清显遇公朝,岂有才谋可致 尧 。”
《骈字类编》:马才(马才)
诗思无期思马斯才倾傅元舞赋马才不同各相 夺
《漢語大詞典》:兼才
见“ 兼材 ”。
《漢語大詞典》:兼材
亦作“ 兼才 ”。 兼具各种才能。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故兼材之人,与国体同。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 新建 抗疏定乱,信文武之兼材。” 清 王晫 今世说·术解:“ 方 名 其义 , 江 南 桐城 人,天才横溢,不让其兄。力矫健,能腾身屋上,履如平地。时推为兼才。”
分類:兼具才能
《漢語大詞典》:隽才(雋才)
亦作“ 雋材 ”。 才智出众的人;出众的才智。雋,通“ 俊 ”。左传·宣公十五年:“ 酆舒 有三雋才。” 杜预 注:“雋,絶异也。言有才艺胜人者三。”汉书·儒林传·张山拊:“ 宽中 有雋材,以博士授太子。”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与之厚者,莫匪雋材。”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黄蛰南父子:“生四子,皆负雋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王慧诗:“ 王慧 字 兰韵 , 太仓 人……有雋才。”
分類:才智出众
《漢語大詞典》:才谞(才諝)
才智;才识。 宋 王安石 《拟上殿进札子》:“陛下尝试详延大臣左右及天下智能才諝之士,使其论先王所以成天下之才者,其施设之方如何?” 元 杨维桢 《曹氏雪斋〈弦歌集〉序》:“予居 钱塘 ,闻女士有 曹雪斋 氏,以才諝称於人。” 明 袁宗道 《通州刺史吴淮浦考绩序》:“乃 吴君 顾独精於民事,岂其才諝知虑果有殊絶儔伍者乎!非也,人莫不有才諝,亦復不乏知虑,所用殊耳。”
分類:才智才识
《漢語大詞典》:抱才
亦作“ 抱材 ”。 怀才。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真文忠公谥议:“ 靖逸 抱才,蓄学含章,退处著书,以待来世。” 明 刘基 《送谢教授序》:“不得一命,则抱材而无所施。”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谕复敞天燕方永年诗》之二:“备閲诗章识抱才,果然王佐出尘埃。”
《韵府拾遗 灰韵》:众才(众才)
周书孝闵帝纪诏曰帝王之治天下罔弗博求众才以乂厥民
《國語辭典》:八斗才  拼音:bā dǒu cái
原是对曹植的称誉,后比喻才学高。唐。李商隐 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也称为「八斗之才」。
《漢語大詞典》:忌才
嫉妒他人的才华或才能。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一·师生争名:“予尝嘆其师於弟子,何忌才如此! 马融 又安得为大儒耶!”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因又动了个忌才之意,淡淡的问了几句话,就起身让走,送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才将(才將)
具有才智的将领。新唐书·朱宣传:“﹝ 朱全忠 ﹞之攻 宣 ,凡十兴师,四败绩。 宣 才将皆尽,益内沮,度不能与 全忠 确,则固守,增堞深沟为不可逼。”
方言。刚才。 巴金 《兄与弟》:“我们好容易才把他拉回来。才将劝睡着。”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怎么样,才将说的话算不算?”
《漢語大詞典》:王佐才
(1).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 三国 魏 曹植 《薤露行》:“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羣。” 唐 孟浩然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诗:“吾观《鷦鷯赋》,君负王佐才。” 明 乔世宁 《何先生传》:“及读《何子》十二篇,又叹有王佐才。”
(2).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人才。后汉书·王允传:“ 郭林宗 尝见 允 而奇之,曰:‘ 王生 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夫子王佐才,而今復谁论?” 清 凌扬藻 蠡勺编·李长源近张子房:“ 漳浦 蓝玉霖 曰:‘ 李泌 ,王佐才也。’”
《漢語大詞典》:粗才(麤才)
亦作“麁才”。亦作“麄才”。 粗疏而少才学的人。亦指低级武官。 唐 白居易 《赴苏州至常州答贾舍人》诗:“一别承明三领郡,甘从人道是麁才。” 宋 苏轼 《和文与可洋州园池·竹坞》:“麄才 杜牧 真堪笑,唤作军中十万夫。”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以为:此麤才,非大才也。”
《漢語大詞典》:粗才
粗俗之才。 唐 白居易 《赴苏州至常州答贾舍人》诗:“一别承明三领郡,甘从人道是粗才!”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发扬蹈厉,而无餘藴,究属粗才。”
分類: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