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大历才子(大历才子)
唐书卢纶传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
分类:诗赋
《漢語大詞典》:十六才子
古史相传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合称“十六才子”。见左传·文公十八年。后用为称颂皇帝的辅佐大臣之典。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梁太尉王僧辩书》:“虽十六才子,明允篤诚;八百诸侯,专心同德……未足云也。”参见“ 十六相 ”、“ 十六族 ”。
《漢語大詞典》:埽眉才子
旧指有文才的女子。因女子画眉,故名。 唐 胡曾 《赠薛涛》诗:“ 万里桥 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埽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亦省称“ 埽眉才 ”。 清 纳兰性德 《鹊桥仙》词:“从前负尽埽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國語辭典》:扫眉才子(掃眉才子)  拼音:sǎo méi cái zǐ
比喻通晓文学的女子。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扫眉才子于今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漢語大詞典》:嘉靖八才子
指 明 代 嘉靖 年间的 陈束 、 王慎中 、 唐顺之 、 赵时春 、 熊过 、 任瀚 、 李开先 、 吕高 八位文人。参阅明史·文苑传三·陈束
分類:嘉靖
《國語辭典》:洛阳才子(洛陽才子)  拼音:luò yáng cái zǐ
汉代贾谊文采出众,号称为「洛阳才子」。语本《文选。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后泛称才华出色的文士。明。无名氏《金雀记》第六出:「洛阳才子岂无人,不须徒叹花如锦。」
《國語辭典》:六才子书(六才子書)  拼音:liù cái zǐ shū
清朝金圣叹集《庄子》、《离骚》、《史记》、杜甫之律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清。金圣叹〈三国演义序〉:「余尝集才子书者六,其目曰:《庄》也,《骚》也,马之《史记》也,杜之律诗也,《水浒》也,《西厢》也。」
《國語辭典》:窈窕  拼音:yǎo tiǎo
1.幽静美好的样子。《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清。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词:「独倚阑干人窈窕,閒中数尽行人小。」
2.妖冶的样子。《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曹世叔妻》:「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
3.深远的样子。晋。郭璞〈江赋〉:「潜逵傍通,幽岫窈窕。」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漢語大詞典》:洛阳才(洛陽才)
(1). 洛阳 才子的简称。 北周 庾信 《聘齐秋晚馆中饮酒》诗:“欣兹 河朔 饮,对此 洛阳 才。” 倪璠 注:“ 东魏 本从 洛 迁都 鄴 地, 齐 受 魏 禪,故於 齐 之诸臣称为 洛阳 才也。” 明 何景明 《短歌行赠贾西谷》:“君不见 贾生 自负 洛阳 才,南迁且作 长沙 傅。”详“ 洛阳才子 ”。
(2). 汉 洛阳 贾谊 年少敢言,朝廷公卿如 绛 灌 之属尽害之,终遭贬谪为 长沙王 太傅。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因以“洛阳才”比喻遭贬谪、流放之才人。 唐 李白 《放后遇恩不沾》诗:“何时入 宣室 ,更问 洛阳 才?”
《國語辭典》:洛阳才子(洛陽才子)  拼音:luò yáng cái zǐ
汉代贾谊文采出众,号称为「洛阳才子」。语本《文选。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后泛称才华出色的文士。明。无名氏《金雀记》第六出:「洛阳才子岂无人,不须徒叹花如锦。」
《漢語大詞典》:才卿
才子。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二折:“﹝ 卜儿 ﹞居士,那称才卿的,可是怎生?﹝正末﹞他那等空傲慢的,唤做才卿;那等假老成的,唤做甚么好古。”
分類:才子
《漢語大詞典》:元凯(元凱)
亦作“ 元愷 ”。
(1).“八元八凯”的省称。传说 高辛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元;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称为八恺。此十六人之后裔,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舜 举之于 尧 ,皆以政教称美。见左传·文公十八年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济济伟彦,元凯之伦也。” 南朝 宋 刘孝标 《辩命论》:“ 重华 立而元凯升, 辛受 生而 飞廉 进。” 宋 王安石 《推命对》:“ 尧 舜 之世,元凯用而四凶殛,是天人之道合也。”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愷必与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
(2).泛指贤臣、才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同否则元凯与斗筲无殊,并任则騄騏与駑駘不异。”《魏书·高谦之传》:“陛下一日万机,事难周览,元凯结舌,莫肯明言。”
《漢語大詞典》:才彦
才子贤士。 南朝 梁 沈约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西都富轩冕,南宫溢才彦。” 宋 梅尧臣 《送淮南转运李学士君锡》诗:“惟时有才彦,数计等 桑羊 。” 清 顾炎武 《钱生肃润之父出示所辑方书》诗:“如君静者流,嗣子况才彦。”
分類:才子贤士
《國語辭典》:三族  拼音:sān zú
1.三种亲属:(1)父母、兄弟、妻子。《史记。卷五。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2)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唐。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也,妻族也。」(3)父、子、孙。《周礼。春官宗伯。小宗族》:「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汉。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4)父之昆弟、己之昆弟、子之昆弟。《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汉。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
2.泛称亲族。《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令诸侯共伐我等,三族不能保矣。」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
《國語辭典》:八元  拼音:bā yuán
上古高辛氏有干才八人,善于治国,世称为「八元」。《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唐。孔颖达。正义:「元,善也,言其善于事也。」
分類:才子
《漢語大詞典》:八才
指 高阳氏 、 高辛氏 之八才子。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天下称其八才,吾家号为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