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63,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洗手
盈手
经纶手
佛手
放手
敏手
毒手
手折
援手
敌手
手札
龟手
手眼
停手
手状
《國語辭典》:洗手  拼音:xǐ shǒu
1.用水清洗手上的污秽。如:「洗手焚香。」唐。王建〈新嫁娘词〉三首之二:「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2.比喻从此不再从事某事。通常指盗贼等改邪归正。《儿女英雄传》第一一回:「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
《漢語大詞典》:洗手花
鸡冠花的别名。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鸡冠花, 汴中 谓之洗手花。中元节则儿童唱卖,以供祖先。”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鸡冠》:“鸡冠花,佛书谓之波罗奢花,又 汴中 谓之洗手花。”
分類:鸡冠花
《国语辞典》:盈手  拼音:yíng shǒu
满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漢語大詞典》:经纶手(經綸手)
治国的良才。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词:“渡 江 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书》:“古人经纶手大率忙时閒做,閒时忙做,知公亦然也。” 清 孙枝蔚 《万开来宪副招饮园林留赠》诗之二:“暂袖经纶手,弥高著作才。”
分類:治国良才
《國語辭典》:佛手  拼音:fó shǒu
1.佛像的手。
2.芸香科「佛手柑」的别名。参见「佛手柑」条。
《國語辭典》:佛手柑  拼音:fó shǒu gān
植物名。芸香科柑桔属,为「香橼」之变种。常绿乔木,刺短小而硬。叶互生,长椭圆形,长十至十六公分。花有芳香,白色而厚。柑果前端作手指状分裂,为食品原料,并常供药用,果皮与花均可提取香油,以充香料。也称为「佛手」。
《國語辭典》:放手  拼音:fàng shǒu
1.贪纵为非。《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旧唐书。卷一○○。列传。毕构》引唐。睿宗〈劳毕构玺书〉:「贪残放手者相仍,清白洁己者斯绝。盖由赏罚不举,生杀莫行。」
2.松手。如:「那个小孩紧握著棒棒糖,说什么也不肯放手。」唐。杜甫〈示从孙济〉诗:「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咽著这一口怨气,扯住了丈夫,哭了又哭,号天拍地的不肯放手。」
3.行事无顾虑、无拘束。如:「放手一搏」。《宣和画谱。卷一一。山水二。郭熙》:「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晻霭之间,千态万状。」《红楼复梦》第八回:「这妙空向来同贾琏是顽惯的,前几年这二爷的钱他也使过,只是碍著老师父是走贾府的门子,以此不敢十分放手。」
4.放弃、罢手。如:「他权当和事佬,却被质疑不公,一气之下,便放手不管了。」明。冯梦龙《挂枝儿。卷八。箫》:「想当初你与我声口儿相依,谁知你放手轻抛弃。」《说岳全传》第一九回:「这牌位总之不能退敌,不如暂且放手与他,且等各省勤王兵到,那时仍旧迎回便了。」
《漢語大詞典》:敏手
(1).犹快手。谓动作快速敏捷。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捷趫夫之敏手,促华鼓之繁节。” 宋 曾巩 《祭黄君文》:“人皆敏手,捷取能併,君独於求,以死终病。”
(2).犹能手。指能干的人。 唐 韩偓 《八月六日作》诗之一:“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止议事官入朝:“侍郎 于公 巡抚 河南 、 山西 ,妙年敏手,下视无人。”
《國語辭典》:毒手  拼音:dú shǒu
狠毒的待遇。《晋书。卷一○五。石勒载记下》:「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你好没来由,遭他毒手,无情的棍棒抽,赤津津鲜血流。」
《國語辭典》:手摺  拼音:shǒu zhé
1.旧时属吏申述意见,禀陈公事时所用,大都摺纸手书,亲手呈递于长官,故称为「手摺」。清。孔尚任《桃花扇》闰二○出:「好,好!下官写手摺,明日取出奉送罢。」《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他自己拿嘴说,那个朋友拿笔写。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足足弄了十六个钟头,好容易写了一个手摺。」
2.商家记载交易物品及价值的小摺。
《漢語大詞典》:手摺
1.旧时随手记事或申述意见、禀陈公事的折子。 明 戚继光 《练兵实纪杂集·将官到任宝鉴》:“乃将钱粮兵马城池地里各文册,于案牘中择出,粗涉一过,先取大数,抄为手摺,常在袖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好,好!下官写有手摺,明日取出奉送罢。”《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他自己拿嘴説,那个朋友拿笔写。写了又写,改了又改,足足弄了十六个鐘头,好容易写了一个手摺。”
2.旧时商业上记载交易的折子。
《國語辭典》:援手  拼音:yuán shǒu
助人一臂之力使其解脱困境。语本《孟子。离娄上》:「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后用以泛指救助。《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公卿宣淫,误人儿女。不遇援手,焉复其所?」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父陷冤狱,得公一语可活。公肯援手,当不惜此身。」
《國語辭典》:敌手(敵手)  拼音:dí shǒu
才力足以相抗衡的对手。宋。辛弃疾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词:「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演义》第八六回:「臣料魏与吴皆无诸葛亮之敌手。」
《國語辭典》:手札  拼音:shǒu zhá
亲手写的书信。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宋史。卷二六六。钱若水传》:「时北边未宁,内出手札访若水以策。」也称为「手书」。
《國語辭典》:龟手(龜手)  拼音:jūn shǒu
手因寒冻或乾燥而皮肤破裂。《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西昆酬唱集。卷下。宋。刘筠。许洞归吴中诗》:「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
《國語辭典》:手眼  拼音:shǒu yǎn
1.本领、才能。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我若无手眼,不吃这厮打倒了?」
2.辨识的经验或能力。《西游记》第八四回:「走江湖的人,都有手眼,看这匮势重,必是行囊财帛锁在里面。」
《漢語大詞典》:停手
犹住手。谓停止手的动作;停止做某事。 韩愈 《赠郑兵曹》诗:“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
《漢語大詞典》:手状(手狀)
(1). 唐 时称被告人的自白状。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所由领 公直 至村,先集邻保,责手状皆称实,知 王公直 埋蚕,实无恶跡。乃与村众及 公直 同发蚕坑,中唯有箔角一死人,而缺其左臂,取得臂附之,宛然若合。”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慎刑宪·戒滥纵之失:“ 武后 谓侍臣曰:‘顷者 周兴 、 来俊臣 ,按狱多连引朝臣,云其谋反,中间疑有不实,使近臣就狱引问,得其手状,皆自承服,朕不以为疑。自 兴 、 俊臣 死,不復闻有反者,然则前死者不有冤耶!’”
(2). 宋 代士人谒见时的名帖、谒刺。以多亲笔书写,故称。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 绍兴 初,士大夫犹有以手状通名,止用小竹纸亲书,往还多以书简,莫非亲笔。小官於上位亦然。”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 明清 家旧有 常子允 元祐 中在馆阁同舍诸公手状,如 黄 、 秦 、 晁 、 张 诸名人皆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