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威仪(威儀) 拼音:wēi yí
1.庄严的容止仪态。《诗经。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三国演义》第四回:「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
2.帝王或显贵者出行的仪仗。《晋书。卷三六。卫瓘传》:「给亲兵百人,置长史,……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
2.帝王或显贵者出行的仪仗。《晋书。卷三六。卫瓘传》:「给亲兵百人,置长史,……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
《漢語大詞典》:黄马褂(黄馬褂)
亦作“黄马袿”。 清 代的一种官服。巡行扈从大臣,如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什长等,皆例准穿黄马褂。有功大臣也特赐穿着。 清 昭梿 《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 乾清门 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他还是花翎、黄马褂、‘硕勇巴图鲁’、记名总兵呢。” 王闿运 《皇赠侍郎赐祭葬光禄大夫贵州布政司使王君墓志铭》:“寇平,加号达冲阿,赏黄马袿。” 沙汀 《淘金记》十:“‘就只等那个穿黄马褂的了。’ 季熨斗 再三挽留着他。”亦省称“ 黄袿 ”。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 江 南十载战功高,黄袿色映花翎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