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13,分8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所为
非所
所在
所得
所见
所至
所宜
所闻
所思
所知
所居
所用
所及
所自
得所
《國語辭典》:所为(所為)  拼音:suǒ wéi
举动、行为。如:「他在外所为与我无关。」
《國語辭典》:所为(所為)  拼音:suǒ wèi
原因。如:「所为何事?」
分類:所为原因
《國語辭典》:所以  拼音:suǒ yǐ
1.因此、因而。常与「因为」连用,表示因果关系。《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老残游记》第二回:「因为人太多,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
2.用此、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史记。卷六○。三王世家》:「古者天子必内有异姓大夫,所以正骨肉也;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异族也。」
3.何以、为何。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若以精兵控守,则契丹无长驱之患,强藩绝借援之谋,一举两得,此臣所以拳拳于胡卢河之请也。」
4.原故、理由。《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邓门上见他急得这样,问其所以,才知道原故。」
《國語辭典》:所谓(所謂)  拼音:suǒ wèi
所说的。《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所谓命者,死生焉、贵贱焉、贫富焉、治乱焉、祸福焉,此十者天之所赋也。」
《漢語大詞典》:非所
(1).不按规定时间;不时。荀子·王霸:“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犹非时也。”
(2).不是人能够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监狱、边荒之地等。后汉书·陈蕃传:“或禁錮闭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谓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康熙 癸未,状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场事牵涉,卒於非所。”
《國語辭典》:所在  拼音:suǒ zài
1.存在的地方。如:「症结所在。」《楚辞。屈原。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2.处所、地方。宋。洪迈《夷坚甲志。卷一二。雷震石保义》:「又入数家,询巡辖递铺石保义所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陈秀才有两个所在,一所庄房,一所住居,都在秦淮湖口。」
《國語辭典》:所得  拼音:suǒ dé
1.所得到的。《左传。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裘可别为一藏。」
2.特指资财收入。如:「月所得」、「营利所得」。《汉书。卷九一。货殖传。程郑》:「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遂殖其货。」
《國語辭典》:所见(所見)  拼音:suǒ jiàn
1.所能见到的。《文选。杨脩。答临淄侯笺》:「能识以来耳目所见,佥曰诡异未之闻也。」《晋书。卷四九。嵇康传》:「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2.见解。《汉书。卷八八。儒林传。严彭祖传》:「唯彭祖、安乐为明,质问疑谊,各持所见。」《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母亲所见极是。孩儿想,外国人的法子总要自由结婚,因为这夫妻是天天要在一块儿的,总要性情合式,才德一般,方才可以婚娶。」
《漢語大詞典》:所至
(1).所致,使其然。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孝始人伦,忠为令德,公实体之,非毁誉所至。”
(2).结局。 宋 岳珂 桯史·杨艮议命:“时 韩平原 得君,权震天下, 梦与 因扣以所至, 艮 屏人愀然曰:‘是不能令终。’”
《漢語大詞典》:所宜
适宜;妥当。《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汉 应玚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久处散地,实非所宜。”
《漢語大詞典》:所闻(所聞)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國語辭典》:所思  拼音:suǒ sī
所思慕的人。《楚辞。屈原。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文选。江淹。杂体诗。张司空》:「延伫整绫绮,万里赠所思。」
《國語辭典》:所知  拼音:suǒ zhī
1.知道的事理。《左传。僖公三十年》:「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2.相知的人。《仪礼。既夕礼》:「兄弟赗奠可也,所知则赗而不奠。」
《漢語大詞典》:所居
住宅;住处。《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 至正 甲申岁, 潮州 士人 余善文 ,於所居白昼闲坐,忽有力士二人,黄巾绣袄,自外而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康熙 中, 献县 胡维华 以烧香聚众谋不轨。所居由 大城 、 文安 一路行,去京师三百餘里。”
《漢語大詞典》:所用
(1).使用,任用。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
(2).需用之物。《水浒传》第四回:“一应所用,小子自当準备。”
分類:需用
《漢語大詞典》:所及
可及。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惜哉已老无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神告方》:“其一曰:‘彼固有罪,责之亦太过。’曰:‘吾比悔之,顾无所及。’”
分類:可及
《漢語大詞典》:所自
由来;来源。 宋 曾巩 《蒲宗孟祖伸赠太子少傅制》:“流泽也远,有孙而贤。进於中臺,摠国纲辖。善有所自,朕惟汝嘉” 明 文徵明 《叙陈氏家乘》:“不知姓之所自,而昧昭穆之叙。”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快雪堂》肥瘦两刻皆佳,而瘦本神理,絶似 伯衡相公 。虽为至戚,询其后人,莫知所自。”
《國語辭典》:得所  拼音:dé suǒ
各得适当的处置。《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