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属郡(屬郡)
所属的郡县。 唐 韩愈 《送李尚书赴襄阳》诗:“赐书宽属郡,战马隔邻疆。”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方巨山争体统:“初非总领之幕客,亦非 湖 广 之属郡。”
分類:所属郡县
《漢語大詞典》:学录(學録)
(1).国子监所属学官。 宋 、 元 、 明 、 清 皆置,掌执行学规、协助博士教学。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张元干梦》:“ 张楠 ,字 元干 , 福州 名士也,入太学为学録。”
(2). 元 代路、州、县学学官。协助教授、学正教育所属生员。参阅元史·选举志一
《國語辭典》:雄武  拼音:xióng wǔ
雄壮威武。《晋书。卷六。元帝纪》:「恭俭之德虽充,雄武之量不足。」《北史。卷二二。长孙嵩等传。论曰》:「肥结发内侍,雄武自立。」
《漢語大詞典》:内司
(1). 北朝 魏孝文帝 所置宫中女官名。北史·后妃传序:“ 孝文 改定内官……后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僕;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
(2). 宋 代内侍省所属内东门司、合同凭由司、军头引见司等的统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内司官:“内侍省:知省、都知……御輦马、御马院兼提举、诸内司、库藏司所等处。”参阅宋史·职官志六
(3).诸王府的属官。 清 易本烺 《云杜故事》:“ 元统 间,革去羣王内司,併入艺文监。”
《漢語大詞典》:制使
(1).制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精积於其本,则血气相承受;贤积於其主,则上下相制使。” 宋 叶适 《新书》:“以后衝前,以新改旧,凡朝廷上下之所恃以相维持、相制使者,奉行此书而已。”
(2).皇帝派遣的使者。 唐 韩愈 《王公神道碑铭》:“制使出巡,人填道迎,显公德。”参阅《唐律疏议》卷十。
(3). 宋 代殿前司所属下级军职。《水浒传》第十二回:“﹝ 杨志 ﹞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道君 因盖 万岁山 ,差一般十个制使去 太湖 边搬运花石纲。”
《國語辭典》:乡官(鄉官)  拼音:xiāng guān
1.治理一乡政教的官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
2.乡官办公的地方。《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黄霸传》:「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
《漢語大詞典》:投下
元 朝诸王、驸马、勋臣所属的人户。源于 辽 ,蒙古语称爱马。 元太祖 建 蒙古国 ,将被征服民分赐给诸弟、诸子、驸马、功臣;他们用兵中原和西域,又将俘虏带回草原,作为各自的私属,形成若干投下。投下人平时向领主纳赋服役,战时由领主率领出外作战。由于中原人不适应草原的生产和生活,投下领主又将俘虏寄留于各州县,派人管理。 元 朝陆续专设官府。无论是漠南北、中原、 江 南的人户,凡属某领主所有者,通称某投下或某位下,由领主世袭继承。漠南北投下事由领主自理;中原投下事由朝廷派官治理,由领主派达鲁花赤监收应纳五户丝(即每五户应向领主缴纳的一斤丝)。辽史·地理志一:“又以征伐俘户建州襟要之地,多因旧居名之;加以私奴置投下州。”《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三○九年荥阳洞林寺圣旨碑》:“军官每根底……各投下官人每根底、往来使臣每根底宣諭的令旨。”《元典章·圣政一·劝农桑》:“ 至元 七年二月钦奉皇帝圣旨,宣諭诸路府州司县达鲁花赤管军官管民官、诸投下官员军民诸色人等。”
《国语辞典》:县境(县境)  拼音:xiàn jìng
一县所属的辖区。如:「选举投票日将近,各候选人在县境内正积极展开热烈的拜票活动。」《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郑玄》:「建安元年,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國語辭典》:雄胜(雄勝)  拼音:xióng shèng
形势险要之处。唐。符载〈襄阳张端公西园记〉:「南雍州地灵气爽,号为雄胜。」宋。苏舜钦天平山〉诗:「盘桓择雄胜,至此快心膂。」
《國語辭典》:部长(部長)  拼音:bù zhǎng
中央政府管理各部的最高长官。如:「教育部部长」。
《漢語大詞典》:诸卿(諸卿)
(1).古代天子和诸侯所属的众高级官员。《左传·昭公元年》:“若野赐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诸卿也。”韩非子·内储说下:“公不听,居三月,诸卿作难,遂杀 厉公 而分其地。”
(2).古代君上对众多臣下的称呼。后汉书·马武传:“帝后与功臣诸侯讌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
(3).诸多年少长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为诸郎”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一云‘诸卿’。时人相号长老老者为‘诸公’,年少者为‘诸卿’,如今人相号为‘士大夫’也。”
《國語辭典》:封地  拼音:fēng dì
封建时代,天子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向下面分封的土地。
《國語辭典》:岁考(歲考)  拼音:suì kǎo
科举学制,凡生员一年一次由提学官和学政主持的考试,以评定优劣、赏罚。《明史。卷六九。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目今提学要到台州岁考,待官人考了优等,待官人考了优等,就出吉帖便是。」
《国语辞典》:本族  拼音:běn zú
1.自称所属的种族。如:「我们不仅要认同本族的文化,更要加以发扬光大。」
2.自称所属的宗族。《儒林外史》第一二回:「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
《漢語大詞典》:前声(前聲)
古典戏曲用语。 元 明 杂剧的每支曲子须标明其所属的宫或调,同一折中宫调相同的各曲,只在第一支曲前标明调名,其后各曲,则标“前声”或“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