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赶鸭子上架(趕鴨子上架)  拼音:gǎn yā zi shàng jià
(谚语)比喻勉强别人做能力不及的事。也作「赶著鸭子上架」。
《漢語大詞典》:极天际地(極天際地)
(1).形容十分盛大。《三国演义》第六八回:“ 建安 二十一年夏五月,羣臣表奏 献帝 ,颂 魏公 曹操 功德‘极天际地, 伊 周 莫及,宜进爵为王’。”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据卿之功,极天际地,无可比者。”
(2).谓无所不至,无所不到。 明 袁宗道 《读〈中庸〉》:“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则极天际地不止中国矣。”
《漢語大詞典》:积微致著(積微致著)
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者箸,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后以“积微致著”谓事细微时人所不察,积多积久便成显著。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积微致著,累浅成深,鸿羽所以沉龙舟,羣轻所以折劲轴,寸飆所以燔百寻之室,蠧蝎所以仆连抱之木也。”亦作“ 积微成著 ”。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历新法表》:“夫圆极常动,七曜运行,离合去来,虽有定势,以新故相涉,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岁,积微成著。”
《國語辭典》:不可抗力  拼音:bù kě kàng lì
出于自然或人为,使人无法抵抗的强制力。如天灾、地变或战争等。
《國語辭典》:不可思议(不可思議)  拼音:bù kě sī yì
1.在直观中才能證悟的真理或境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种种台榭,不可思议,皆于岸上,次第行列。」
2.无法想像,难以理解。含有神秘奥妙,出乎常情之意。《老残游记》第三回:「此人名震一时,恐将来果报也在不可思议之列!」
《國語辭典》:传闻异辞(傳聞異辭)  拼音:chuán wén yì cí
春秋处理历史材料,分为所见之世、所闻之世、所传闻之世,依此三世远近而有不同的措辞。对于年代久远,由传闻而得知的事,记载得比较简略,称为「传闻异辞」。《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以不曰?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汉。何休。解诂:「所见者,谓昭、定、哀已与父时事也。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世也。」后泛称歧异不一的传述言辞。
《漢語大詞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旧时谓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花城》1981年第3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份千百年私有制最沉重的遗产,风靡旧世界的腐朽人生哲学,在这里被打碎了。”
《國語辭典》:绝活(絕活)  拼音:jué huó
独特而无人能及的本领。如:「空中滚翻向来是他的拿手绝活。」
《國語辭典》:勉为其难(勉為其難)  拼音:miǎn wéi qí nán
虽然在事实上有所困难,但仍努力去做。如:「为了不让家人失望,所以他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件事情。」
阿罗汉所不习十一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舍戒,二不净,三杀生,四盗,五不食残食。六妄语,七群党,八恶言,九狐疑,十恐惧,十一受馀师及受胞胎。见增一阿含经四十六。
无所不至明
【佛学大辞典】
(真言)具名遍法界无所不至真言。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依法界力无等力正等觉信解,以一音声四处流出,普遍一切法界与虚空等,无所不至。真言曰:南么。(中略)恶。」
无所不至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诸尊通用之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