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阵首(陣首)
战斗行列之首。 南朝 宋 颜延之 《从军行》:“接鏑赴阵首,卷甲起行前。”
《漢語大詞典》:阵梢(陣梢)
战斗队列的尾端。《宋史·宋琪传》:“阵梢不可轻动,盖防横骑奔衝,此阵以都监主之,进退赏罚,便可裁决。”
《漢語大詞典》:战击(戰擊)
(1).战斗搏击。 北齐 刘昼 新论·阅武:“貔貅戾兽, 黄帝 教之战;鹰鸇鶯鸟,而 罗氏 教之击。夫鸟兽无知之性,犹随人指授而能战击者,教习之功也。”
(2).打颤碰撞。 明 李东阳 《雨泊周家店》诗:“篙工嗟咨缆夫泣,牙齿战击肩过颐。”
《國語辭典》:攻坚战(攻堅戰)  拼音:gōng jiān zhàn
攻击强敌,坚固阵地的战役。
《漢語大詞典》:谷战(谷戰)
山谷中的战斗。吴子·应变:“ 武侯 问曰:‘左右高山,地甚狭迫,卒遇敌人,击之不敢,去之不得,为之奈何?’ 起 对曰:‘此谓谷战,虽众不用。’”
《漢語大詞典》:辍战(輟戰)
停止战斗。《穀梁传·文公七年》:“ 晋 先蔑 奔 秦 ,不言出在外也。輟战而奔 秦 ,以是为逃军也。” 范宁 注:“輟,止也。”
《漢語大詞典》:党战(黨戰)
连续战斗。周书·独孤信传:“ 荣 以 信 为前驱,与 顥 党战於 河 北,破之。”
分類:连续战斗
《國語辭典》:炮兵(砲兵)  拼音:pào bīng
一种火力支援兵种,为陆军地面火力之骨干。具有核子、非核子、生物及化学战状况下作战的能力,可分为野战炮兵与防空炮兵。
《國語辭典》:炮位  拼音:pào wèi
军事演习或战斗时火炮的战略位置。如:「炮位分布图属于国防机密。」
《國語辭典》:坑道  拼音:kēng dào
地面以下的通道,有天然与人为两种。
《国语辞典》:浴血奋战(浴血奋战)  拼音:yù xuè fèn zhàn
不畏牺牲,极力战斗,虽全身是血,仍不退缩。形容战况惨烈,奋战到底。
《國語辭典》:游击战(游擊戰)  拼音:yóu jí zhàn
为基于政治理想与民众相结合所组成的武力或正规部队,在敌方控制地区内,所从事的战斗活动。为一种机动、灵活的战法,藉伏击、破坏、扰乱等手法,以减低敌方的战斗效率及工业生产能量,打击其士气,颠覆其政权。
《國語辭典》: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後生)  拼音: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形容置身于无退路的境地,势必能拚死向前,求得生存。参见「陷之死地而后生」条。《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
《國語辭典》:硬仗  拼音:yìng zhàng
1.武装冲突时,因双方实力相等,要付出大代价才能获得胜利的战役。如:「为打赢这场硬仗,我方把精兵猛将悉数派上参战。」
2.需凭藉实力,且执行起来异常艰苦的事。如:「去年不分胜负的两球队,今年都卯足全劲,准备再打一场硬仗。」
《國語辭典》:装甲车(裝甲車)  拼音:zhuāng jiǎ chē
具防弹钢铁外壳,内部装有射击武器的战车。其型式可分为轮型、半履带、全履带三种。以装甲结构分为全装甲(即周围及顶部与底部都装甲者),与半装甲(顶部及引擎室底部未装甲者)。旧称为「铁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