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寒心  拼音:hán xīn
1.害怕战慄。《左传。哀公十五年》:「齐因其病取欢与阐,寡君是以寒心。」汉。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2.因失望而痛心。《红楼梦》第五五回:「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不要说出那般诛心的话,来叫人听著寒心。」也作「冷心」。
《國語辭典》:恂恂  拼音:xún xún
1.温和恭敬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汉书。卷九十二。游侠传。郭解传》:「虽为侠而恂恂有退让君子之风。」
2.诲人不倦的样子。《后汉书。卷六十八。郭太传。论曰》:「然而逊言危行,终亨时晦,恂恂善导,使士慕成名,虽墨、孟之徒,不能绝也。」《宋书。卷十四。礼志一》:「孔子恂恂,道化洙泗;孟轲皇皇,诲诱无倦。」
3.紧张恐惧的样子。唐。柳宗元 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國語辭典》:寅畏  拼音:yín wèi
敬畏。《书经。无逸》:「严恭寅畏,天命自度。」唐。白居易〈画大罗天尊赞〉:「皇帝孝敬寅畏,忧勤劳谦。」
《漢語大詞典》:兢业(兢業)
谨慎戒惧。“兢兢业业”的省语。陈书·宣帝纪:“今便肃奉天策,钦承介圭。若据沧溟,踰增兢业。” 明 刘基 《甘露颂》:“深惟上天付畀之重,夙夜兢业,思与群臣庶民咸躋雍熙,以承天眷。”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四:“长以兢业心,了彼清浄理。”
《漢語大詞典》:忧危(憂危)
(1).忧虑戒惧;忧虑惶惧。《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氷。”《晋书·元帝纪》:“朕以不德,统承洪绪,夙夜忧危,思改其弊。” 唐 刘禹锡 《贺雪镇州表》:“遂令迷误之徒,顿释忧危之虑。” 清 刘大櫆 《金氏节母传》:“忧危困苦,丛集其心;饥饿寒冻,交迫其体。”
(2).忧患危难。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宣和遗事》后集:“倘有忧危,臣等誓肝胆涂地,以报陛下恩德。”
《國語辭典》:儆戒  拼音:jǐng jiè
警觉戒备。《书经。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也作「警戒」。
《漢語大詞典》:不惩(不懲)
(1).不制止。《诗·小雅·节南山》:“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毛 传:“女不惩止女之邪心而反怨憎其正。”
(2).不戒惧;不警戒。《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 秦 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朱熹 集注:“惩,创艾也。虽死而心不悔也。”韩非子·难二:“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於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盖讥 汲黯 之白首於主爵,而不惩 张汤 牛车之祸也。”
《漢語大詞典》:缩颈(縮頸)
(1).缩其颈项。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望见 元王 ,延颈而前,三步而止,缩颈而却,復其故处。 元王 见而怪之,问 卫平 曰:‘龟见寡人,延颈而前,以何望也?缩颈而復,是何当也。’”
(2).畏寒貌;戒惧貌。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友人得罪斥逐后,其家亲知,过门缩颈不敢视,公独省问。” 宋 苏轼 《独觉》诗:“期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 明 李东阳 《〈倪文僖公集〉序》:“国人皆缩颈吐舌,骇叹不能已。”
《國語辭典》:探汤(探湯)  拼音:tān tāng
1.用手试于热水之中。《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比喻心存戒惧。《论语。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國語辭典》:栗栗  拼音:lì lì
1.众多的样子。《诗经。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栗栗。」
2.恐惧戒慎的样子。《汉书。卷九。元帝纪》:「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栗栗,惧不克任。」唐。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懔懔栗栗,若坠若覆。」
《漢語大詞典》:蹐地
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后以“蹐地”喻谨慎戒惧。 唐 白居易 《答冯伉〈请上尊号表〉》:“虽鸿名未称,每劳蹐地之心。”
《國語辭典》:夔夔  拼音:kuí kuí
敬谨恐惧的样子。《孟子。万章上》:「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
《國語辭典》:悚惧(悚懼)  拼音:sǒng jù
恐惧、害怕。《三国演义》第八九回:「二人悚惧,不敢正视。」《西游记》第一四回:「只闻得一声响喨,真个是地裂山崩。众人尽皆悚惧。」也作「耸惧」。
分類:恐惧戒惧
《漢語大詞典》:侧立(側立)
(1).因敬重或戒惧而立在旁边。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持之以夙兴侧立,加之以先意承指。”北齐书·杨愔传:“太皇太后临 昭阳殿 ,太后及帝侧立。”宋史·孝宗纪一:“顷之,内侍掖帝至御榻前,侧立不坐。内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
(2).位于旁边。 清 戴镜曾 《香山》诗:“ 香山 小而高,侧立 太湖 上。”
《漢語大詞典》:怀冰(懷冰)
(1).比喻高洁。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周苛 慷慨,心若怀冰。” 李善 注引 应劭 《风俗通》:“言人清高,如冰之洁。”南史·陆慧晓传:“ 王思远 恆如怀冰,暑月亦有霜气。”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 桐柏 幽奇,代有贞士。 陈 曹 怀冰,嚉若松榯。”
(2).形容寒冷。 晋 张华 《杂诗》:“重衾无暖气,挟纊如怀冰。”
(3).引申为懍慄戒惧。宋书·郑鲜之传:“夙夜怀冰,敢忘其惧。” 清 梅曾亮 《赠林侍郎序》:“岁暮漕事起,皆怀冰卧薪,惴不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