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六相
(1).传说辅佐 黄帝 的六臣: 蚩尤 、 大常 、 奢龙 、 祝融 、 大封 、 后土 ,分掌天地四方。《管子·五行》:“昔者 黄帝 得 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 大常 ,而察於地利;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得 大封 ,而辩於西方;得 后土 ,而辩於北方。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唐 张说 《祭崔侍郎文》:“故令名不离其身,方齐六相,助明三辰。” 清 钱谦益 《炼丹台》诗:“六相资辅弼,五贼收狂癲。”
(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清 黄宗羲 《苏州三峰汉月藏禅师塔铭》:“ 曹洞 、 潙仰 、 法眼 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纲宗,以竭机语之欺伪。”
(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清 黄宗羲 《苏州三峰汉月藏禅师塔铭》:“ 曹洞 、 潙仰 、 法眼 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纲宗,以竭机语之欺伪。”
《漢語大詞典》:六相
(1).传说辅佐 黄帝 的六臣: 蚩尤 、 大常 、 奢龙 、 祝融 、 大封 、 后土 ,分掌天地四方。《管子·五行》:“昔者 黄帝 得 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 大常 ,而察於地利;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得 大封 ,而辩於西方;得 后土 ,而辩於北方。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唐 张说 《祭崔侍郎文》:“故令名不离其身,方齐六相,助明三辰。” 清 钱谦益 《炼丹台》诗:“六相资辅弼,五贼收狂癲。”
(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清 黄宗羲 《苏州三峰汉月藏禅师塔铭》:“ 曹洞 、 潙仰 、 法眼 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纲宗,以竭机语之欺伪。”
(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清 黄宗羲 《苏州三峰汉月藏禅师塔铭》:“ 曹洞 、 潙仰 、 法眼 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纲宗,以竭机语之欺伪。”
成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相之一。(参见:相)附录。
【三藏法数】
一多缘起和合为成,谓种种缘起之义,共成法界总相之体也。如眼耳等诸根,共成一身之用,故云成相。
(术语)六相之一。(参见:相)附录。
【三藏法数】
一多缘起和合为成,谓种种缘起之义,共成法界总相之体也。如眼耳等诸根,共成一身之用,故云成相。
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攞乞尖拿Laks!an!a,见梵语杂名。事物之相状,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大乘义章三本曰:「诸法体状,谓之为相。」唯识述记一本曰:「相谓相状。」法华嘉祥疏三曰:「表彰名相。」
【佛学常见辞汇】
表现于外而能想像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
【三藏法数】
相即观境也。谓修观之时,于此心观之中,分别了知三昧境界之相,如净明镜,照彻一切影像,了了分明也。
【三藏法数】
相即色相也。谓三界一切品类,洪纤妍丑,情与无情,及根尘诸法,各有形状,是为相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术语)梵语攞乞尖拿Laks!an!a,见梵语杂名。事物之相状,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大乘义章三本曰:「诸法体状,谓之为相。」唯识述记一本曰:「相谓相状。」法华嘉祥疏三曰:「表彰名相。」
【佛学常见辞汇】
表现于外而能想像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
【三藏法数】
相即观境也。谓修观之时,于此心观之中,分别了知三昧境界之相,如净明镜,照彻一切影像,了了分明也。
【三藏法数】
相即色相也。谓三界一切品类,洪纤妍丑,情与无情,及根尘诸法,各有形状,是为相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