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吊车尾(吊车尾)  拼音:diào chē wěi
1.戏称参加考试时以接近录取分数的成绩考取。如:「这次高考他吊车尾上榜,直呼自己运气好。」
2.指最后一名。如:「这次考试本班为全校总排名第二,一扫上次吊车尾之耻。」
《国语辞典》:二吊六  拼音:èr diào liù
北平方言。戏称头脑简单,性情鲁钝的人。
《国语辞典》:菜鸟(菜鸟)  拼音:cài niǎo
戏称刚进入一个新环境而对诸事不熟的人。如:「他十分照顾新进的菜鸟,广受大家敬重。」也称为「呆鸟」。
《国语辞典》:月光族  拼音:yuè guāng zú
戏称每个月把所赚的钱花光用光的人。如:「尽管薪水不多,还是存一点吧,老做月光族,万一有个不时之需怎么办?」
《国语辞典》:老来宝(老来宝)  拼音:lǎo lái bǎo
戏称越来越像小孩的老人。如:「隔壁老伯伯天生开朗,随处逗乐大家,是个不折不扣的老来宝。」
《国语辞典》:老棺材  拼音:lǎo guān cái
对老年人的戏称。如:「都老棺材一个,还得卖老命般做牛做马。」
分类:戏称老人
《国语辞典》:老妖精  拼音:lǎo yāo jīng
1.修炼已久的妖怪。
2.老年人对自己年纪很大的戏称。
3.对打扮、穿著与年龄不相搭配之老年人的戏称。
《国语辞典》:瘦皮猴  拼音:shòu pí hóu
戏称很瘦的人。如:「表弟小时生得瘦小,有个绰号叫『瘦皮猴』。」
分类:戏称
《漢語大詞典》:覆窠体(覆窠體)
旧时对不拘韵律的通俗诗的戏称。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覆巢俳体打油钉铰:“太平广记有仙人 伊周昌 ,号 尹风子 ,有《题茶陵县》诗云:‘ 茶陵 一道好长街,两边栽柳不栽槐。夜后不闻更漏鼓,只听鎚芒织草鞋。’时谓之‘覆窠体’。 江 南呼浅俗之词曰‘覆窠’,犹今云‘打油’也。 杜公 谓之‘俳谐体’。”参见“ 覆窠谈 ”。
《漢語大詞典》:覆窠谈(覆窠談)
指轻薄浅俗的言语。 宋 曾慥 类说·拾遗类总:“ 江 南谓轻薄言语为覆窠谈。”亦省作“ 覆窠 ”。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险諢覆窠,犹 曼倩 之口谐, 少孺 之詼笑也。”
《漢語大詞典》:狗蝇胡子(狗蠅鬍子)
戏称极稀疏的胡须。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脸上却又照戏上小丑一般,抹着个三花脸儿,还带着一圈儿狗蝇鬍子。”
《漢語大詞典》: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狗長尾巴尖兒的好日子)
戏称别人生日。传说小狗在母狗肚子里,长满了尾巴尖儿便生下来。红楼梦第四五回:“ 李紈 笑道:‘……气的我只要替 平儿 打抱不平儿,忖夺了半日: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又怕老太太心里不受用,因此没来。’”
《漢語大詞典》:粉楦
杭 人对胡桃的戏称。意谓敷粉时含于口中作为楦头。 清 袁枚 新齐谐·粉楦:“ 杭州 范 某娶再婚妇,年五十餘,齿半落矣。奩具内槖槖有声,启视则匣装两胡桃,不知其所用,以为偶遗落耳。次早,老妇临镜敷粉,两颊内陷,以齿落故,粉不能匀。呼婢曰:‘取我粉楦来。’婢以胡桃进,妇取含两颊中,扑粉遂匀。 杭 人从此戏呼胡桃为粉楦。”
《國語辭典》:急三枪(急三槍)  拼音:jí sān qiāng
1.对性急的人的戏称。如:「这个急三枪,做起事来总是莽莽撞撞。」
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入双调。在昆曲中多与风入松交替使用,在平剧里成为伴奏乐曲,如饮酒、寒暄、看信等交代事件的场合使用。通常由唢呐吹奏,以锣鼓配合,演员只作手势,为一种精简舞台语言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急龙车(急龍車)
古代一种机弩的戏称。 宋 陶谷 清异录·武器:“ 宣武厅 子都 尤勇悍,其弩张一大机,则十二小机皆发,用连珠大箭,无远不及, 晋 人极畏此,文士戏呼为急龙车。”
分類:机弩戏称
《漢語大詞典》:光音王
镜的戏称。镜子拆散而为“光音王”,故云。 宋 陶谷 清异录·器具:“ 光叔 之贤, 会昌 微忌之。帝因引照,戏令宫嬪离合‘镜’字,须臾以‘光音王’奏帝曰:‘镜子封王耶?’帝不懌而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