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止戈为武(止戈為武)  拼音:zhǐ gē wéi wǔ
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指合止戈二字为武字,因若止息干戈,停止战争,才是真正的武。唐。杨烱〈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若乃五材并用,谁能去兵?七德兼施,止戈为武。」
《高级汉语词典》:跃马横戈
骑马奔跃,横握长戈
《分类字锦》:愿操一戈(愿操一戈)
韩愈与京西节度使刑部尚书书或愿驰一传或愿操一戈纳君子唐虞收地于河湟
分类:
《漢語大詞典》:以戈舂黍
用戈去舂黍米。比喻达不到目的。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飡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分類:黍米
《分类字锦》:义戈乘风(义戈乘风)
后汉书宗室传赞齐武沈雄义戈乘风
分类:
《分类字锦》:拥戈前驱(拥戈前驱)
宋书范泰传伯道意锐当令拥戈前驱按伯道殷顗
分类:
《漢語大詞典》:铸甲销戈(鑄甲銷戈)
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明 刘基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诗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铸甲销戈会有期。”
《漢語大詞典》:枕戈达旦(枕戈達旦)
见“ 枕戈待旦 ”。
《國語辭典》:枕戈待旦  拼音:zhèn gē dài dàn
枕著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时时警惕,准备作战,不敢安睡。《晋书。卷六二。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國語辭典》:枕戈尝胆(枕戈嘗膽)  拼音:zhèn gē cháng dǎn
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时时自我警惕,奋发图强,以备杀敌报仇雪耻。《陈书。卷一。高祖纪上》:「自寇虏陵江,宫闱幽辱。公枕戈尝胆,提剑拊心,气涌青霄,神飞紫闼。」《明史。卷一六四。聊让传》:「陛下枕戈尝胆之秋,可不拔贤举能,一新政治乎?」也作「枕戈饮胆」。
《國語辭典》:枕戈待旦  拼音:zhèn gē dài dàn
枕著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时时警惕,准备作战,不敢安睡。《晋书。卷六二。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漢語大詞典》:枕戈剚刃
谓准备杀敌复仇。剚刃,用刀剑插入物体。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则枕戈剚刃之事, 秦 赵 已不能施于 白 项 ,而汉族犹可施于 满洲 ,章章明矣。”
《漢語大詞典》:枕戈饮血(枕戈飲血)
枕着武器,咽着血泪。形容极度悲愤,矢志报仇杀敌。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贼氛未殄,主上焦劳,凡为臣子,皆当枕戈饮血,共奋同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然所以如此披甲厉兵,枕戈饮血者,非好为首先发难,徒负光復 汉 家之虚誉,实以祖仇所在,人心所趋。”
《國語辭典》:枕戈饮胆(枕戈飲膽)  拼音:zhèn gē yǐn dǎn
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时时警惕,刻苦自励,以备杀敌报仇雪耻。《梁书。卷五。元帝本纪》:「孤以不德,天降之灾,枕戈饮胆,扣心泣血。」也作「枕戈尝胆」。
《國語辭典》:枕戈尝胆(枕戈嘗膽)  拼音:zhèn gē cháng dǎn
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时时自我警惕,奋发图强,以备杀敌报仇雪耻。《陈书。卷一。高祖纪上》:「自寇虏陵江,宫闱幽辱。公枕戈尝胆,提剑拊心,气涌青霄,神飞紫闼。」《明史。卷一六四。聊让传》:「陛下枕戈尝胆之秋,可不拔贤举能,一新政治乎?」也作「枕戈饮胆」。
《漢語大詞典》:枕戈以待
同“ 枕戈待旦 ”。 明 张煌言 《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虽駑钝,亦当枕戈以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优容大臣:“﹝ 仁皇 ﹞与 李文贞 光地 谈,每至子夜,诸侍从多枕戈以待。”
《國語辭典》:枕戈寝甲(枕戈寢甲)  拼音:zhèn gē qǐn jiǎ
头枕著兵器,身穿著铠甲而睡。形容时时刻刻处于备战中,不敢稍有懈怠。《晋书。卷一三○。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拨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不知何以谢责当年,垂之来叶!」也作「枕戈坐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