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2,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发愿
愿比
私愿
固愿
可愿
宿愿
愿行
初愿
本愿
幸愿
愿心
悲愿
民愿
愿陈
行愿
《國語辭典》:发愿(發願)  拼音:fā yuàn
请求神灵协助达成心愿或愿望时所许的酬谢。《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今见他要回去,觉得绝了出洋的指望,便就发愿合他一同到山东去,慕政大喜。」也作「发心」。
《韵府拾遗 纸韵》:愿比(愿比)
郑愔诗愿比盘根应候荣
《漢語大詞典》:私愿(私願)
个人的愿望。汉书·贡禹传:“不胜私愿,愿乞骸骨。”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繇书》:“私愿不果,饥渴未副。” 晋 何劭 《赠张华》诗:“私愿偕黄髮,逍遥紵琴书。” 清 李渔 《蜃中楼·辞婚》:“如今公心未遂,私愿先守。”
分類:个人愿望
《韵府拾遗 愿韵》:固愿(固愿)
左传子良曰穆氏宜存则固愿也
《漢語大詞典》:可愿(可願)
(1).指符合愿望的事。书·大禹谟:“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 孔 传:“可愿,谓道德之美。” 孔颖达 疏:“敬修其可愿之事。谓道德之美,人所愿也。”
(2).符合愿望。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 商君 、 吴起 、 大夫种 ,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 宋 陆游 《禽言》诗之三:“人生为农最可愿,得饱正如持左券。”
《國語辭典》:宿愿(宿願)  拼音:sù yuàn
长久以来的心愿。晋。陆机〈思归赋。序〉:「惧兵革未息,宿愿有违。怀归之思,愤而成篇。」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卖胡粉女子》:「男不胜其悦,把臂曰:『宿愿始伸于此!』」也作「夙愿」。
《国语辞典》:愿行(愿行)  拼音:yuàn xìng
为了成佛而起的誓愿和修行。《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二:「无上菩提甚难可得,非多愿行无容得成。」
《國語辭典》:初愿(初願)  拼音:chū yuàn
最初的志愿。晋。陆云〈答兄平原〉诗:「羁系殊俗,初愿用违。」唐。温庭筠〈谢纥干相公启〉:「荣非始图,事过初愿。」也作「初志」。
分類:宿愿
《國語辭典》:本愿(本願)  拼音:běn yuàn
1.原有的心愿。《晋书。卷八七。凉武昭王传》:「吾自立身,不营世利;经涉累朝,通否任时;初不役智,有所要求,今日之举,非本愿也。」
2.根本的誓愿。《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二:「入一切刹海,成满本愿严净佛刹故。」
《漢語大詞典》:幸愿(幸願)
希望。 唐 皎然 《哭吴县房耸明府》诗:“冥期儻可逢,生尽会无缘。幸愿示因业,代君运精专。”
分類:希望
《國語辭典》:愿心(願心)  拼音:yuàn xīn
1.佛、菩萨愿救众生之心或众生愿成佛之心。《梵网经庐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卷上》:「一舍心、二戒心、三忍心、四进心、五定心、六慧心、七愿心、八护心、九喜心、十顶心,诸佛当知,从是十发趣心入坚法忍中。」
2.心愿。《西游记》第二七回:「有什么愿心,来此斋僧。」
《國語辭典》:悲愿(悲願)  拼音:bēi yuàn
佛菩萨由慈悲心所发出的誓愿。《五灯会元。卷一。八祖佛陀难提尊者》:「此子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
《漢語大詞典》:民愿(民願)
民众的意愿。 晋 郭象 《〈庄子〉序》:“故其长波之所荡,高风之所扇,畅乎物宜,适乎民愿。”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王初令官民皆薙髮,继闻拂民愿,諭缓之。”
分類:民众意愿
《韵府拾遗 真韵》:愿陈(愿陈)
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
《漢語大詞典》:行愿(行願)
(1).佛教语。谓身心修养之境界。 唐 白居易 《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幢功德甚大,师行愿甚深。”
(2).指随缘而生的心境。 宋 范成大 《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巅》诗:“我本三生同行愿,随缘一念犹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