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偏袒扼腕  拼音:piān tǎn è wàn
形容愤慨不平的样子。《战国策。燕策三》:「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也作「偏袒扼腕」。
分类:愤慨不平
《国语辞典》:群情激愤(群情激愤)  拼音:qún qíng jī fèn
形容群众的情绪激动愤慨。如:「当年日本窜改历史的事情传开来,海内外中国人莫不群情激愤,同声谴责。」
《国语辞典》:愤恨不平(愤恨不平)  拼音:fèn hèn bù píng
愤慨痛恨,情绪激动难以平和。《三国演义》第四回:「见卓残暴,愤恨不平。」
《国语辞典》:疾世愤俗(疾世愤俗)  拼音:jí shì fèn sú
对不合理的社会型态或风尚表示愤慨。如:「失意的人难免会有疾世愤俗之慨!」也作「忿世嫉俗」、「愤世嫉俗」。
《漢語大詞典》:椎坐
捶击坐具。表示愤慨。新唐书·敬晖传:“ 三思 浊乱, 暉 每椎坐悵恨,弹指流血。”
《國語辭典》:书空咄咄(書空咄咄)  拼音:shū kōng duò duò
晋人殷浩被黜放,终日以手指向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见《晋书。卷七七。殷浩传》。后比喻失意、激愤的状态。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國語辭典》:令人发指(令人髮指)  拼音:lìng rén fǎ zhǐ
语本《庄子。盗蹠》:「谒者入通,盗蹠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形容使人愤慨到了极点,头发都竖了起来。如:「纳粹的残酷恶行令人发指。」
分類:愤慨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