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倒板  拼音:dǎo bǎn
一种戏曲唱腔中的特定板式。参见「导板」条。
《漢語大詞典》:惭怒(慚怒)
羞惭愤怒。旧唐书·李宝臣传:“﹝ 田承嗣 ﹞使告 寳臣 曰:‘ 河内 有警急,不暇从公。石上讖文,吾戏为之耳!’ 寳臣 惭怒而退。”
分類:羞惭愤怒
《漢語大詞典》:捶床(搥牀)
用手击床。表示愤怒、激动的动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得闻之,搥牀便大怒。”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先帝故人多见摈斥,今召而使之,谁不慷慨?近闻 王洪范 与 赵越常 、 徐增亮 、 万灵会 共语,皆攘袂搥牀。” 宋 陆游 《草书歌》:“此时驱尽胸中愁,搥牀大叫狂堕幘。”
《國語辭典》:忾愤(愾憤)  拼音:kài fèn
愤怒。唐。常衮〈故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扶风郡王赠司徒马公神道碑铭〉:「忾愤边戎,徘徊孤剑。」
分類:愤怒愤恨
《漢語大詞典》:毛戴
(1).寒毛竖立。形容恐惧震惊。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先溜至簷,空一足,欹身承其溜焉,覩者无不毛戴。”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 吴 画连句:‘……冥狱不可视,毛戴腋流液。’” 茅盾 《三人行》:“ 惠 简直狂笑了,笑声是那样磔磔地令人毛戴。”
(2).形容愤怒。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其他幻形旅人,变相侦探,更不知其几许……然吾知之,恒为毛戴血涌,吾不知何祥也。”
《漢語大詞典》:瞋恨
愤怒怨恨。 唐 李华 《律师体公碑》:“咄因吾身,生彼瞋恨,乃别立一室。室纔方丈,晏然安居,不践门閾。” 唐 寒山 《诗》之二八八:“顺情生喜悦,逆意多瞋恨,但看木傀儡,弄了一场困。”
《漢語大詞典》:雠愤(讎憤)
亦作“讐愤”。 仇恨愤怒。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庆平贼表》:“禀血涵气,咸百讐愤。”
《國語辭典》:闷气(悶氣)  拼音:mèn qì
郁结在胸中的怨怒之气。《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只聂慕政一肚子的闷气,没有能发泄得出。」《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个东西实在可恶!然听说他武艺很高,手底下能开发五六十个人呢,我们这口闷气咽得下去吗?」
《國語辭典》:煞白  拼音:shà bái
因惊恐或酒醉而致脸色惨白。
《漢語大詞典》:释衔(釋銜)
消除心中的怨恨愤怒。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二:“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於光曜?释衔不如雨。”
《漢語大詞典》:滞怒(滯怒)
积于心中的愤怒。后汉书·寇荣传:“不意滞怒不为春夏息,淹恚不为顺时怠。”
分類:心中愤怒
《国语辞典》:乱战(乱战)  拼音:luàn zhàn
浑身发抖。一般用以形容极为愤怒或高兴的情态。《红楼梦》第三一回:「宝玉听了这些话,气的浑身乱战。」也作「乱颤」。
《漢語大詞典》:惨怒(慘怒)
悲痛愤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 竇 发女冢,棺启尸亡,前忿未蠲,倍益惨怒,復讼於官。”
《漢語大詞典》:惭恚(慚恚)
亦作“慙恚”。 羞惭怨恨;羞惭愤怒。 汉 王充 论衡·累害:“人才高下,不能钧同,同时并进,高者得荣,下者慙恚,毁伤其行。”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刘备 ﹞大惭恚,曰:‘吾乃为 逊 所折辱,岂非天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 周 怒,语侵宰。宰惭恚,因逮繫之。” 章炳麟 《〈革命军〉序》:“今 容 为是书,壹以叫咷恣言,发其惭恚,虽嚣昧若 罗 彭 诸子,诵之犹当流汗祗悔。”
《漢語大詞典》:恚责(恚責)
愤怒斥责。后汉书·朱雋传:“母既失产业,深恚责之。”新唐书·王守澄传:“ 泌 以金石进帝饵之,躁甚,数暴怒,恚责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