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0,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咸感
天感
缘感
微感
乐感
感恨
感变
化感
感喜
感致
外感
偶感
类感
感痛
动感
《漢語大詞典》:咸感
易·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説,男下女,是以‘享利贞,取女吉’也。”后以“咸感”谓阴阳相感,夫妇相和。 唐 杨鉅 《册淑妃何氏为皇后文》:“观柔刚咸感之象,赋鸣鳩肃雍之德,将以视天下之内理,叙人伦之大端。”
《骈字类编》:天感
齐书扶南国传其上书曰吉祥利世间感摄于群生所以其然者天感化缘明 唐书独孤及传下哀痛之诏去天下疾苦废无用之官罢不急之费禁止暴兵节用爱人兢兢乾乾以徼福于上下必能使天感神应反妖灾为和气矣徵宝椟记孔子生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而来沐浴 在太常下奏钧天乐列于房空有声云天感生圣子故降和灵乐
又史近斋宫芝赋足表天感与地生或扬臣和而君唱
又又泉志天感钱文曰天感元宝大小二品字画遒劲顷岁获此寻逸之大小轻重莫详
《韵府拾遗 感韵》:缘感(缘感)
宋史乐章伟炎厥初缘感而系
《漢語大詞典》:微感
暗中触动;自隐微处感动。史记·张仪列传:“使人微感 张仪 曰:‘子始与 苏秦 善,今 秦 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 宋 苏轼 《颍大夫庙》诗:“人情难强回,天性可微感。”
《高级汉语词典》:乐感  拼音:yuè gǎn
指人在创作、演奏、欣赏等音乐活动时因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产生的感觉和知觉。有时也专指对音乐的高低,强弱等特性的听辨能力
《漢語大詞典》:感恨
怨恨,不满。感,通“ 憾 ”。汉书·杜邺传:“﹝ 周公 、 召公 ﹞分职於 陕 ,并无弼疑,故内无感恨之隙,外无侵侮之羞。”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 琨 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 元 耶律楚材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感恨空兴嘆,悲吟乃赋诗。”
分類:怨恨不满
《漢語大詞典》:感变(感變)
感应变动。列子·周穆王:“不识感变之所起者,事至则惑其所由然。”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漢語大詞典》:化感
感化;教化。 晋 傅玄 《晋鼙舞歌·大晋篇》:“ 唐 虞 至治,四凶滔天。致讨俭钦,罔不肃虔。化感海外,海外来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 周振甫 注:“化感,教化也。”北史·张华原传:“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 华原 临政,州东北七十里 甑山 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
分類:感化教化
《漢語大詞典》:感喜
感激喜悦。 宋 王安石 《谢许发运启》:“荷温习之见存,假善舟而使济,亦既就道,即将造门,惟兹下情,感喜殊甚。”
分類:感激喜悦
《漢語大詞典》:感致
使受感动而被招致。后汉书·逸民传序:“是以 尧 称则天,不屈 潁阳 之高; 武 尽美矣,终全 孤竹 之絜。自兹以降,风流弥繁,长往之轨未殊,而感致之数匪一。”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三:“ 武阳 有 北平山 ……上有白虾蟇,谓之肉芝,食者长生,非仙材灵骨,莫能致也。 乔 好道,望山朝拜,积十餘年,登山感致,因得食之。”
分類:感动招致
《國語辭典》:外感  拼音:wài gǎn
1.受外来刺激而起的感动。《宋书。卷九一。孝义传。序》:「虽义发因心,情非外感,然企及之旨,圣哲诒言。」
2.中医上指风寒暑湿自外侵入的病。
《国语辞典》:偶感  拼音:ǒu gǎn
1.偶然感染。《隋唐演义》第七八回:「至开元九年间,享寿已高,偶感风寒,染成一病,延医调治,全然无效。」
2.突然的感发。如:「今夜微雨,他将心中偶感写成一首小诗。」
《漢語大詞典》:类感(類感)
谓同类互相感应。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又云:物无妄然,必以类感云云。斯言果然,则类感之物,轻重必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儷。”
《漢語大詞典》:感痛
感伤悲痛。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是故 陈餘 、 张耳 老相全(禽)灭,而无感痛。” 黄远庸 《北京黄花冈纪念会》:“故今日之追悼会,对於死义诸人,不应当感痛,应当羡慕,此在会同人当知之者。”
《国语辞典》:动感(动感)  拼音:dòng gǎn
形容人活泼热烈、魅力十足。如:「动感巨星」、「动感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