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9,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鄙意
属意
法意
绿意
意象
重意
意向
垂意
故意
可意
绝意
放意
意好
意表
意必
《國語辭典》:鄙意  拼音:bǐ yì
谦称自己的意见。宋。朱熹答程可久〉:「乾坤六爻图位,鄙意亦有未晓处,更乞诲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当初创造时,实费了一千二三百金之数,今也论不得了。再烦列位去通小生的鄙意则个。」也称为「鄙见」。
《國語辭典》:属意(屬意)  拼音:zhǔ yì
1.注意。《文选。刘琨。答卢谌书》:「今君遇之矣,勖之而已,不复属意于文,二十馀年矣。」
2.意念集中于一人,有归心、爱慕的意思。《史记。卷二。夏本纪》:「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唐。许尧佐《柳氏传》:「柳氏自门窥之,谓其侍者曰:『韩夫子岂长贫贱者乎!』遂属意焉。」
《國語辭典》:法意  拼音:fǎ yì
1.法律的精义,或立法的精神。
2.书名,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著作,于西元1748年出版,由严复翻译为《法意》(西元1909),现译为《论法的精神》(De l'esprit des lois)。该书认为法律会因社会习俗、文明与自然因素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书中亦将政治体系分成专制、君主与共和三种,其支撑的原则分别为:对统治者之恐惧、热爱荣誉与崇尚德性。此书后世的评价不一,有学者视之为法国与美国分权制衡政治的思想泉源,亦有学者认为该书仍主张精英统治。
《國語辭典》:绿意(綠意)  拼音:lǜ yì
绿色的景象。如:「春天一到,花园里绿意盎然,处处充满著生机。」
《國語辭典》:意象  拼音:yì xiàng
在主观意识中,被选择而有秩序的组织起来的客观现象。
《漢語大詞典》:重意
深情厚意。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小生有何德能,着老相公这等重意管待也。”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一折:“量小官有何德能,着相公如此重意。”
《國語辭典》:意向  拼音:yì xiàng
心意所倾向,企图。《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昔袁公作卫军,欲用我为长史,虽不获就,要是意向如此。」《醒世恒言。卷二六。薛录事鱼服證仙》:「自此三江五湖,随其意向,无不游适。」
《漢語大詞典》:垂意
(1).注意;留意。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寡人垂意听子之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翫泽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宣和遗事》前集:“愿陛下垂意於驭臣,远女宠,去小人,备夷狄,以益谨天戒。”
(2).关怀,关心。《后汉书·和帝纪》:“ 孝章皇帝 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
(3).犹喜爱。宋史·佞幸传·朱勔:“ 徽宗 颇垂意花石, 京 讽 勔 语其父,密取 浙 中珍异以进。”
(4).犹言降意;曲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於 卓 ……今明公垂意於 卓 ,不即加诛,亏损威刑,於是在矣。”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垂意,犹言降意也。”
《國語辭典》:故意  拼音:gù yì
1.存心、有意。《红楼梦》第六二回:「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二人约会定了,只待慕政回来,故意谈些东洋的好处,来运动他。」
2.旧友的情意。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3.法律上指行为人认识其行为之事实,而决心使其发生,或任其发生之意思状态。
《國語辭典》:可意  拼音:kě yì
1.中意、适意。唐。王建〈白纻歌〉:「此时但愿君可意,回昼为宵亦不寐,年年奉君君莫弃。」《西游记》第三回:「悟空笑道:『……你再去寻寻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价。』龙王道:『委的再无。』」
2.快意、如意。宋。黄庭坚 跋东坡论笔:「平生书字,每得诸葛笔,则宛转可意。」
3.可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我只道这玉天仙离了碧霄,原来是可意种来清醮。」
分類:合意如意
《國語辭典》:绝意(絕意)  拼音:jué yì
无意,断绝希望。汉。王充《论衡。刺孟》:「在鲁则归之于天,绝意无冀。」
《國語辭典》:放意  拼音:fàng yì
恣意。《列子。杨朱》:「不治世故,放意所好。」《新唐书。卷一一九。白居易传》:「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
《漢語大詞典》:意好
(1).感情。宋书·袁淑传:“ 义康 不好文学,虽外相礼接,意好甚疎。”南史·范晔传:“ 曄 累经 义康 府佐,见待素厚,及 宣城 之授,意好乖离。”
(2).要好的朋友。梁书·王筠传:“自 谢朓 诸贤零落已后,平生意好,殆将都絶,不谓疲暮,復逢於君。”
《國語辭典》:意表  拼音:yì biǎo
意料之外。《宋史。卷一三。英宗本纪》:「每有裁决,皆出群臣意表。」
《漢語大詞典》:意必
犹意断;固执。 明 归有光 《与吴刑部梁书》:“朝廷大公,本无意必,而独于僕一人未见旷然者,知 子兰 之譖深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三礼通释》:“ 林氏 证引甚繁,尤多意必之辞。”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爰使旧乡丕变,日见昭明,君子自强,永无意必。”
分類: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