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震惑
惊扰,惑乱。南齐书·张敬儿传:“假託妖巫,用相震惑,妄设徵祥,潜图问鼎。”
分類:惊扰惑乱
《漢語大詞典》:訞言
邪说;惑乱人心的话。史记·秦始皇本纪:“诸生在 咸阳 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晋书·张祚传:“时 张掖 人 王鸞 颇知神道,言於 祚 曰:‘军出不復还, 凉国 将有不利矣。’ 祚 大怒,以 鸞 訞言沮众,斩之以徇,三军乃发。”新唐书·裴寂传:“浮屠 法雅 坐訞言,辞连 寂 。”
《漢語大詞典》:谣惑
造谣以惑乱。 蔡锷 《护国军政府布告》:“贿奔虺蜮,棋布阴谋;毒害勋良,謡惑众志。”
分類:造谣惑乱
《漢語大詞典》:躁乱(躁亂)
浮躁惑乱。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一:“良由其急欲成正统,大利眩於前,而方寸躁乱,失不復顾也。”
分類:浮躁惑乱
《國語辭典》:讧阻(訌阻)  拼音:hóng zǔ
因内心不服,而加以扰乱阻碍。宋。李刘《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八。寺监贺聂宫教》:「方当楮币新旧之交承,颇觉中外人情之讧阻。」
分類:惑乱
《漢語大詞典》:蛊丧(蠱喪)
惑乱丧失。 清 唐甄 潜书·书愤:“恃其强盛而无所可虞,或淫於色,或困於酒,或壅於味,外以沉鑠其体,而内以蛊丧其志,是强盛者所以自戕也。”
分類:惑乱丧失
《漢語大詞典》:淫察
谓惑乱人主明察事理的能力。韩非子·内储说下:“敌之所务在淫察而就靡,人主不察则敌废置矣。” 王先慎 集解:“淫,乱也;靡,非也。人主之察既乱,则举事皆非。”
《漢語大詞典》:诈乱(詐亂)
欺诈惑乱。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节:“有强弱的对立故有竞争,有智愚的对立故有诈乱。要想没有诈乱,就要使天下的人无智无愚。”
分類:欺诈惑乱
《漢語大詞典》:诈幻(詐幻)
欺诈惑乱。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农人於道德为最高,其人劳身苦形,终岁勤动,田园场圃之所入,足以自养,故不必为盗贼,亦不知天下有营求诈幻事也。”
分類:欺诈惑乱
《漢語大詞典》:诬谣(誣謡)
犹欺骗,惑乱。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於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自谓得圣人之真也,各兼説特论,诬謡一世之人,诱以伪成之名,惧以虚至之谤。”
分類:欺骗惑乱
《国语辞典》:欺世惑俗  拼音:qī shì huò sú
欺瞒世人,惑乱风俗。如:「这种欺世惑俗的事,是我们所不齿的。」也作「欺世乱俗」。
《国语辞典》:欺世乱俗(欺世乱俗)  拼音:qī shì luàn sú
欺骗世人,惑乱风俗。宋。陈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给事中王时升似朴实诈,足以欺世乱俗。」也作「欺世惑俗」。
《漢語大詞典》:惛渎(惛瀆)
惑乱亵渎。旧唐书·萧复传:“陛下临御之初,圣德光被,自用 杨炎 、 卢杞 秉政,惛瀆皇猷,以致今日。”
分類:惑乱亵渎
《漢語大詞典》:蛊废(蠱廢)
惑乱废弛。 清 魏源 《〈老子本义〉序》:“遂至万事蛊废,而后 王衍 之流始自悔其弊。”
分類:惑乱废弛
《漢語大詞典》:蛊晦(蠱晦)
惑乱昏昧。 清 钱谦益 《武进白君遗爱记》:“自余里居以来,士友之下问者,未尝不谆復告之,而俗学之蛊晦已久,余之力固不足以表襮坠绪,障百川而东之也。”
分類:惑乱昏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