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至隐(至隱)
(1).极悲痛。礼记·檀弓下:“拜,稽顙,哀戚之至隐也。” 郑玄 注:“隐,痛也。”
(2).极微小。 宋 曾巩 《上范资政书》:“故圣人之所教人者,其晦明消长弛张用舍之际,极大之为无穷,极小之为至隐。”
《漢語大詞典》:叩心
捶胸。悔恨、悲痛的样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皆引领而望,倾耳而听,悲号仰天,叩心而怨上。” 晋 刘琨 《劝进表》:“苟在食土之毛,含气之类,莫不叩心絶气,行号巷哭。”梁书·江淹传:“ 淹 狱中上书曰:‘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於 燕 地;庶女告天,振风袭於 齐 臺。’”
《漢語大詞典》:哀敬
(1).怜恤,同情。书·吕刑:“哀敬折狱,明啟刑书胥占,咸庶中正。” 孔 传:“当怜下人之犯法,敬断狱之害人。”按尚书大传卷二引作“哀矜哲狱”。
(2).悲痛庄敬。荀子·礼论:“故丧礼者无他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宫庙礼哀敬,枌邑道严玄。”
《國語辭典》:哀悼  拼音:āi dào
哀伤悼念。《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凡我四方同好之人,永怀哀悼,靡所寘念。」《大宋宣和遗事。贞集》:「阿计替与众人促帝回甚速,帝哀悼日夜不已。」
《國語辭典》:惨慄(慘慄)  拼音:cǎn lì
1.悲痛至极。《楚辞。王褒。九怀。思忠》:「感余志兮惨慄,心怆怆兮自怜。」《聊斋志异。卷七。阎罗薨》:「公一夜梦父来,颜色惨慄。」
2.酷寒、甚寒。《文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抱朴子。外篇。广譬》:「凝冰惨慄,而不能凋款冬之华。」
分類:悲痛
《漢語大詞典》:痛杀(痛殺)
(1).尽力冲杀或围歼;狠狠地击杀。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 杨延釗 以为乘其敝痛杀, 幽 冀 可收。” 清 林则徐 《英夷鸱张安民告示》:“本部堂今与汝等约,如英夷兵船一进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
(2).悲痛之甚。杀,表示极甚之词。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 玉壶生 则被你痛杀我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寄子》:“爹爹,我只道路上冷静,带孩儿出来,不晓得到是这等,兀的不痛杀我也。” 清 洪升 《长生殿·埋玉》:“断肠痛杀,説不尽恨如麻。”
《國語辭典》:轸忧(軫憂)  拼音:zhěn yōu
忧伤哀痛。唐。张祐 散花楼诗:「锦江城外锦城头,回望秦川上轸忧。」
《漢語大詞典》:楚挽
(1).悲痛的挽歌。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鏘楚挽於槐风,喝边簫於松雾。” 李善 注:“楚,辛楚也。” 宋 苏轼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作诗相楚挽,感动泪再滴。”
(2).指 楚 声的挽歌。 唐 上官仪 《谢都督挽歌》:“ 楚 挽绕 卢山 ,胡笳临武库。”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 秦 簫吹断续, 楚 挽哭沧浪。” 靳荣藩 注:“楚辞《招魂》《大招》二篇,‘楚挽’言为 楚 声以挽也。”
分類:悲痛挽歌
《漢語大詞典》:感恻(感惻)
(1).感伤悲痛。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 嗣宗 当 圣善 将殁……而为其子者,方对局求决,举杯酣畅,但当此际,曾无感惻。” 宋 王安石 《题张忠定书》:“窃观遗蹟,不胜感惻之至。”
(2).感动怜悯。宋史·丁谓传:“家寓 洛阳 ,尝为书自克责,敍国厚恩,戒家人毋輒怨望……帝见感惻,遂徙 雷州 。”
《國語辭典》:泪波(淚波)  拼音:lèi bō
泪水在眼眶中晃动。形容悲痛或忧伤的样子。如:「乍闻此言,她的眼眶中盈溢著泪波。」宋。陆游〈蓦山溪。元戎十乘〉词:「瞿唐水落,惟是泪波深。」
分類:泪水悲痛
《國語辭典》:哽噎  拼音:gěng yē
因悲伤气塞,而说不出话来。《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乃作哽噎之声曰:『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红楼梦》第三○回:「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见有人哽噎之声。」
《漢語大詞典》:崩心
(1).心胆摧裂,形容极度恐惧。《宋书·明帝纪》:“百僚危气,首领无有全地;万姓崩心,妻子不復相保。”
(2).心碎,形容极为悲痛。 唐 韩愈 《慰国哀表》:“大行皇帝功济寰区,仁霑动植,奉讳之日,率土崩心,凡在臣子,不胜殞裂。”八琼室金石补正·唐肤施令于士恭墓志:“嗣 弼 婴 等泣血崩心,絶浆茹蓼,昊天莫报,长夜不晓。”
《漢語大詞典》:哽塞
因悲痛而气塞不能言。北史·魏任城王云传:“ 顺 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 宋 文天祥 《跋辛龙泉行状》:“君季子以君状示予,捧卷三读,为之哽塞。” 清 周亮工 《祭程公仲玉文》:“旦夕每一念公,輒哽塞不能成语。”
《漢語大詞典》:痛割
痛如刀割。形容悲痛之至。 宋 曾巩 《与王介甫书》之三:“ 子进 弟奄丧已易三时矣,悲苦何可以堪。二姪年可教者,近已随老亲到此,二尤小者,六舍弟尚且留在 怀仁 。视此痛割,何可以言。” 明 归有光 《与赵子举书》:“祖父土尚未即窆,而先人復以去年四月中没,五内痛割。”
分類:悲痛
《漢語大詞典》:凄酸(淒酸)
悲痛辛酸。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八:“其言有感触,使我復悽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 成 往访 周 ,始知入城讼理。急奔劝止,则已在囹圄矣…… 成 入狱,相顾悽酸。”
凄惨悲酸。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其诗集中,如《弔侯朝宗》《寄房师周芮公》诸作,凄酸激楚,自悔偷生,隐痛沉悲,殆难言喻。”
痛苦辛酸。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高风荡河汉,白露被寒菊。下有络纬虫,凄酸生意促。” 姚雪垠 《长夜》一:“他仿佛看见母亲象疯了似地在旷野嚎哭,野风吹散了她的苍白鬓发。看见这最后的一个场面,他的心顿然间充满凄酸,两只大眼睛也跟着湿润起来。”